书画大师成元德:盼两岸早统全家早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9 11:30:00
分享

书画大师成元德:盼两岸早统全家早聚

书画大师成元德正在创作

他生于南通,家人却在他年幼时,撇下他和奶奶远走台湾。他自幼喜欢书画,每天笔耕不缀。他的书画作品集大众之所长,又独具风格,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名人收藏。他说,他的中国梦就是期盼两岸能够早日统一,那样他就能早日全家团聚。他,就是南通籍书画大师成元德。

成元德,江苏南通市人,194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画报书法院副院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世界教科文组织联合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书画师。

成元德的书法作品书体以楷书为主,兼有部分行楷和隶书。书法爱好者对当代楷书书法作品的一般印象是功力深厚的、好的不多。这多半是因为现代社会的浮躁,能几十年如一日,沉潜苦练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是楷书的书法创新本身难度也极大。当代的许多楷书书法多陷于或呆板或匠气的泥沼不能自拔。甚至把某些书法作品的特点编制成软件,用计算机就能打印出书法作品来了。

而成元德的书法作品则恰恰相反,他的书法作品的特点是鲜活、灵动、富于变化的。他的书法会因内容和篇幅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布局和间架结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的长短、肥瘦、角度、笔锋、笔势、抑扬顿挫等,都在变化当中,因此他的作品鲜活、灵动、变化无穷、美不胜收。成元德的书法富于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对新、奇、特的刻意追求,而是基于传统书法之美基础上的一种富于美感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其书法产生了有如音乐一般的韵律之美。这恐怕是源于成先生对音乐的天赋,对乐器和戏曲的深厚造诣。

书画大师成元德:盼两岸早统全家早聚

今年72岁的成元德大师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过坎坷的经历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信心。

成元德:“我祖父他书法就很好,我的父亲在书法方面,他虽然是军界的,但是在书法文化方面也蛮有建树的,所以在这方面受家庭的影响,不知怎么的就是非常喜欢书法,还有画画,特别是小时候,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就是在书上自己写自己的字。”

对书画痴迷的成元德每天忘我学习。多年的历练,成元德在书法、国画、油画、水彩、人物、花鸟等方面取得了精深的造诣。他的隶书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获《全国奥运书画大赛》特等奖、“中国兰亭书圣奖”金奖、“共和国1949--2009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奖”金奖;他的行书《王摩诘诗》在“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中荣获“国际金奖”,并被组委会主办单位收藏。作为封面人物,他与张艺谋、启功、郎朗四位一起入编上海世博会主办方赠与各国使节的特别礼物《世博中国艺术辞典》。不过,成元德觉得,在艺术殿堂里依然长路漫漫。

细读成元德每一件书法作品,无论楷书、行书还是隶书,也不管是擘窠大字还是尺牍小楷,都能做到眉清目秀,笔笔分明,没有任何的纠缠、含糊,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清爽”的基本表现,大多数观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无须赘述。形质上的“清爽”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刚硬的、凌厉的甚或是冷僻的。这当然同笔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处理有关。成先生的书法则通过“清爽”传达给我们一种雅逸之气。形质上的“清爽”和气格上的“雅逸”合起来构成了成先生书法的总体风格。

欣赏成元德的书法作品,感觉空气都是清爽的,而内心充满的则是典雅、舒畅、飘逸之美。

除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外,成元德先生涉猎广泛,学养丰厚。他对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纯熟,技法精湛。他对传统戏曲,特别是京剧爱好颇深,有相当的功底。他对儒释道等三家传统文化有独到而精深的造诣。

书画大师成元德:盼两岸早统全家早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年,成元德先生受江苏省南通市委统战部特约,敬绘全国佛教名山狼山大圣菩萨法像,随喜了几百万人的顶礼膜拜。

成元德的书画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艺术功力和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超前领先的艺术理念,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作品及典籍由国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和展出。海峡两岸最高领导层都有收藏,并给予高度评价。

成元德:“要不断学习,要向所有写得比我好的书法家学习。虽然我今年72岁了,但是我觉得路还漫长,所以我每天都是早上5点半起床(练字),对我来说,在书法方面,越学我越有劲,我越学越觉得自己的不足。”

2006年,成元德书写了两幅对联,分别是,“英明一统惠两岸,九州同心兴中华”,“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要为国家做事”,如今已被马英九先生收藏。他说,对联就是自己中国梦最真诚的愿景。

成元德:“我们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的最大梦想就是说能够两岸统一,我全家都在台湾,就是我一个人在大陆,我兄弟姐妹6个,就我一个人是在大陆长大的,我奶奶抚养我长大的,我也是在共产党的培育之下能够成为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在这方面我想我能够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能够为我们祖国统一做一点事情,哪怕是微薄的贡献也是值得的。”(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