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宁市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和自治区、南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做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三篇文章,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自二季度起,全市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
1-11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39.11亿元,同比增长10.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3.81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投资838.43亿元,同比增长3.3%;技术改造投资677.17亿元,同比增长16.5%。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后,南宁市工业二季度企稳回升,下半年持续发力,产值增速逐月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11%,比增速最低的一季度提高8.58个百分点,比二、三季度分别提高3.6和 2.05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保持增长。1-11月,工业投资增长3.3%,比全区增速高1.8个百分点,完成总量在全区排名第一。三大开发区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05%,占全市工业投资44.92%,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重点产业工业投资增长7.74%,占全市工业投资36.3%,同比提高 1.49个百分点。
开发区成为全市工业主要支撑。1-11月,高新区、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的54.6%,比重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平均增长17.76%,高于全市平均7.6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07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增长16.5%,增速高于全市6.39个百分点,完成总量占全市的37.53%,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渐成新动能,完成产值588.82亿元,增长11.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2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拉动力增强。1-11月,产值超亿元企业60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完成全市95.13%的产值,同比增长12.9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2.02个百分点。
工业生态发展成效显著。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33%,超过下降2.5%的年度目标任务。
南宁市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富士康、南南铝股份公司、源正新能源汽车、中车轨道装备一期、皇氏乳业、华润怡宝、海王药业、研祥、八菱、燎旺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一批特重大项目增产达效:富士康南宁公司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成为全市首家产值超300亿元企业;源正新能源汽车下线全铝车身新能源客车370台,部分车辆交付我市公交系统使用,实现“南宁公交南宁造”;中车轨道装备完成8列地铁车辆制造,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一批招商项目取得新成效: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广西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上海明匠智能制造等签约落户。
出台降本减负政策。出台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南府发〔2016〕10号),提出了26条创新措施,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项目用地及建设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减轻税费负担等多方面入手,为企业减负。
加快园区建设。1-11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上产值占全市的85.24%,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利用市财政7亿元滚动资金进行工业用地储备,3亿元滚动资金引导园区推进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引进工业项目96个,合同投资总额约200亿元。明匠智能制造、哈工大智能机器人、广西石墨烯研究院落户高新区;兰州科天进驻东盟经开区。
加强技术创新。建成国家认可实验室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3家,自治区级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区各市第一。新认定自治区工业新产品100个、南宁市工业新产品123个,获得广西名牌产品30个,3家企业获第二届南宁市市长质量奖。
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响应“互联网+”国家战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拥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4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园区2家,广西信息化示范企业17家,广西信息化应用企业104家。
做好融资服务。深入开展银企对接,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召开13场银企座谈会,1-11月,“两台一会”当年投放中小企业贷款559笔共26.38亿元,贷款余额29.83亿元,用款企业290户。
狠抓节能降耗。工业能耗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全自治区的先进水平。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持续开展电机和变压器能效提升,更换旧电机6.69万千瓦、旧变压器11.84万千伏安,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燃煤小锅炉“煤改气”42台,加快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循环化改造。
2017年,南宁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化解困难问题,狠抓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县域工业、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