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创新育、繁、推一体化并取得辉煌成就,江西“天涯种业”获得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A证(以下简称天涯种业、A证)。目前,该公司是江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还获得中国种子协会“信用骨干企业”称号,也是江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日,就天涯种业获得A证的过程、意义及萍乡种业如何发展等问题,萍乡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聂晓葵发表了真知灼见:要以取得A证为契机,不断创新研发、人才、资金融合机制,强力推动萍乡从“制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江西种业标杆。
打造“中国首支种子生产专业队伍”
聂晓葵介绍,十二五期间,她一直分管农业,对萍乡农业发展情有独钟,萍乡素有“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美誉,至今已有40多年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农业部和国家南繁局称赞,萍乡制种队是“中国第一支种子生产专业队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上世纪70年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颜龙安培养,湘东、东桥、排上等一批批人才陆续踏上南繁之路。
上世纪80年代,萍乡的南繁制种的科研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由颜龙安领军的萍乡科研团队选育出“珍汕97A”不育系,培育出杂交水稻强优组合“汕优2号”,在全国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于1980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
最终,全国几十支队伍,就是萍乡制种队坚持下来了,赢得“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数萍乡”的美誉,萍乡农民成为全国南繁制种的主力军。颜龙安也因此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如今,萍乡制种业已发展为农业支柱产业,年产值在6亿元以上,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6%,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
目前,全市制种面积稳定在10余万亩,其中,南繁制种8万亩,占全国南繁面积的80%以上;有省级种子龙头企业1家,制种专业合作社6家,制种专业村30多个,制种大户100余户,从事制种的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常年从事制种农民近万人。
40多年来,在颜龙安等专家带领下,萍乡杂交水稻形成了适应早、中、晚三季,适宜平原、丘陵、山区栽培的两大系列200多个新品种,40年制种近137万亩,已为全国1.8亿亩稻田提供优质种子。农业部和国家南繁局称赞,萍乡制种队是“中国第一支种子生产专业队伍,也是世界第一支专业队伍”。
强强整合 倒逼种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聂晓葵说,本世纪以来,萍乡制种的优势在减退,整个产业发展也遭遇了研发滞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等瓶颈。在种子繁育科研方面,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科研人员都青黄不接,包括科研经费投入都非常不足。萍乡除了颜龙安之后,没有再出现标志性的人物了,在种子研发方面大大滞后了。在生产方面,制种产业队伍严重青黄不接,有技术的、有能力的制种的年青农民,没有以前那么吃得苦了,有些就转向其他的一些产业,制种生产技术力量也落后于人。最大的短板,就是当时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其实比袁隆平要排前的,与袁隆平相比,颜龙安在团队建设方面滞后。主要是袁隆平的市场意识很强,率先在全国组建制种公司,以公司+制种大户+基地,以种子融入企业“隆平高科”来推出,掌握核心竞争力,通过上市,资金积累,种子研发能力、种子研发团队、商业化运转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市场开拓意识、种子研发落后,所以只是制种之乡,而不是种业之乡。聂晓葵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去年为止,我们只有一个天涯种业是本地的,走向国内外市场,还要借别人的牌子,完全被动的,没有形成育防推一体化。”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分析,总结萍乡杂交水稻的经验教训,让萍乡种业处在中国种业前列,那么就必须要从原先的杂交水稻制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必须要抓好并做强龙头,以天涯种业为龙头,把天涯种业做大做强,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据介绍,以前,萍乡做种业的有2个,一个是张少虎掌管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春蕾集团和曾钢掌管的天涯种业,主要是做种业。曾钢市场经营的意识比较强,有较强的沟通交往和操作企业的能力。张少虎在育繁种子这方面是种业的行家里手,而且很严谨务实。但在全国各种业公司中,萍乡大都存在较劲和竞争,包括在海南的,都经常有纠纷和矛盾。
在政府层面,加强好内部人员整合,市委、市政府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使这2个公司整合起来,2015年,强势推进这两个公司资金、技术、人员、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天涯种业。
据悉,天涯种业陆续把省内外的种子公司进行收购、整合江西华昊水稻协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南昌和长沙分别成立华东、华中事业部。聂晓葵很欣慰地说,“他们两个人的优势互补,那种号召力、凝聚力,更多的优势资源、人才都聚集在新天涯公司的名下,包括那些建立院士工作站,隆平高科的专家很多都聚集到天涯,所以说通过做大做强之后,繁育这块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也大大提升了。”
在萍乡市、湘东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力支持具体的标准、硬件设施各方面、争取国家的一些相关的专项资金倾斜政策等,2016年11月,天涯种业终于把这个国家级A证的企业拿下来了,推广市场这块打开了。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