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省实施严格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3 09:06:08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记者在江西省发改委获悉,近期,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对江西省“实施严格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了通报表扬。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委、省政府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做活山水文章,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坚持生态规划先行,引领绿色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把绿色发展贯穿始终,强化目标导向。一是规划编制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在40个“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中,生态文明指标占18项。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湿地保护规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10项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二是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致性的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三是建立“三条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1%,成为全国第三个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的省市。强化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全省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论证审核。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列为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水资源管理红线。修订并实施《江西省水资源条例》,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二、坚持生态综合整治,开展绿色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一是大力实施“净空”行动。抓住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三个关键,全面完成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建设,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设备全部建成,脱硫脱硝效率达到国家要求;强化除尘工作,完成89个工业烟粉尘治理项目,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61%;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11个设区市全部落实黄标车限行规定,全年淘汰黄标车3.4万辆。同时,抓好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实现PM2.5实时监测设区市中心城区全覆盖,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二是大力实施“净水”行动。实施河长制。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5级河长组织体系,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任省级正副“总河长”。实施“五河一湖”环保整治行动,重点支持48个县城、2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目前已新建城镇污水管网969.74公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565.3公里;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建成县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115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推动87.4%的水库实现人放天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小(2)型及以上水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三是大力实施“净土”行动。针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78%,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进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工作,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

三、坚持生态经济思路,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抓好源头,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一是在推动节能降耗上做“减法”。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能效对标、创建能效“领跑者”制度。严格控制“三高”产业新增产能项目,积极运用节能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工艺、装备、能效水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左右,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37.8%左右,占比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深入实施“百县百园”工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902个,“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25.7%;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发展,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达到39.1%。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全省风电、光伏实现双百万装机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9%。三是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乘法”。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倍增效应。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吉安市、丰城市、樟树市纳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试点,井冈山经开区纳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丰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纳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类试点示范达11个。同时,积极推进131个省级试点示范建设,示范引领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经济效益倍增。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6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5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

四、巩固生态功能提升,筑牢绿色屏障。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推动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一是重点突出水生态建设。构建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南昌、新余、萍乡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建设。水生态指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50亿立方米红线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国家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90%。二是重点突出森林生态建设。完成植树造林214.7万亩、森林抚育56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2位。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省级38处,国家森林公园46处、省级120处。加大“五河”中上游特别是源头地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纳入国家、省级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达5100万亩。三是重点突出湿地生态建设。开展城市规划区湿地资源调查,将8公顷以上城区湿地纳入省重要湿地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目前全省拥有国家湿地公园28处、省级56处,湿地保有量9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45%。

五、弘扬生态文化,凝聚绿色共识。把培育普及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以专项活动营造氛围。举办了世界低碳大会、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环鄱阳湖自行车大赛等主题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五进”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二是以宣传宣讲传播形象。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专题画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系列宣传活动,推出一大批基层探索和实践典型,推介江西省生态形象,在全国树立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品牌。三是以创建试点引领全局。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生态县、2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推进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启动抚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创建活动,确定全省第一批16个先行示范县,60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以试点示范引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