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学改变的乡村——自治区科协“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2 07:23:24
分享
被科学改变的乡村——自治区科协“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自然界的成长法则异常残酷。

据说,蛇一生中,要无数次痛苦地蜕去自己的旧皮,才能长大。因为旧皮,虽是它的护甲,但同时,也是它生长的桎梏。人也一样。

民丰县安迪尔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距离乌鲁木齐1200多公里,2013年8月,全乡通电,一年中有近200天沙尘天气。

由于偏远、封闭,加上风沙肆虐,长期以来,安迪尔乡的农民们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

自从2014年,自治区科协“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来乡以后,在自治区科协党组的统一部署下,队员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力量发展乡村,3年里,他们不仅给农民们带来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蜕变,也带来被“拔”出土地时的纠结与撕裂。 在无数碎片里,我们看到,村民们的命运和他们思想、行为、心理的变化,在新的躁动、分化和聚合中,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正在孕育。

开启孩子们的科学梦想

安迪尔乡不大。但在民丰县,它很特别。全县所有小学中,只有安迪尔乡中心小学建有科技馆——“农村中小学科技馆”。

安迪尔乡中心小学科技馆由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共同建设,是驻村工作队两年前在学校建设的“科学工作室”的延伸。

借助这个平台,3年里,驻村工作队不仅展出许多前沿科技展品,还坚持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双语科学实验课。

“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孩子们掌握多少科学知识,重点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自治区科协第三批驻村工作队队员刘洋说,现在,这项倾注很多人心血的教育实验,在全乡固定受教育的孩子有20多个,影响了许多家庭。 热米拉·买买提依明是最早参加科学实验课的孩子之一。以前,她最不喜欢上的课,就是学校开设的科学课。因为,学校的科学课,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读理论,她既不了解其中意思,也运用不到生活里。

2014年5月,科学实验课开课后,热米拉·买买提依明来试听,她至今都记得第一节课的情景。

那是一节名叫“牙签星星”的实验课,课上,当五根对折后的牙签做成的闭角五角星,被驻村队员滴入一滴水后,闭角的五角星竟然变成了开角五角星。 太神奇了!热米拉·买买提依明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一下课,她就急着报了名。 与体制内教育的强烈对比,同样吸引了很多家长。热米拉·买买提依明的奶奶鼓励孙女:“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科学,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而在孩子们中间,真正的变化,发生在自治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

2015年,自治区科协首次组织安迪尔乡12名学生参加了在克拉玛依举办的自治区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这是大漠深处,第一次有孩子走出去参加自治区的活动。临行的前一晚,祖力皮亚·吾吉阿布都拉一家人,睡得格外香。

“这里一年四季刮沙尘暴,一阵风沙后,天都黑了。外面有我们没见过的东西,走出去,或许会有更多的选择。”祖力皮亚·吾吉阿布都拉的父亲吾吉阿布都拉说。 对于12个孩子来说,这一趟科学之旅,有无数个“第一次”。最让他们吃惊的是,在展馆里,他们看到的高科技,完全超出了之前对这个词的所有想象——机器人能与人对话、水果能够弹奏钢琴……这一切,就像一颗种子种进心里,开启了他们的科技梦想。

返回学校后,只要不上课,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利用报纸、纸箱、木材等简易材料,制作飞机、汽车等手工品,他们也要制造机器人。刘洋上课的信心,比以前更足了。每节40分钟的课,他要提前两天准备,反复琢磨讲什么,怎么讲。

孩子们的见闻,更像发酵粉一样,在口耳相传中被百般演绎。学校里专门组织了分享会,让他们给家长、同学们分享体会。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和孩子共同学科学。 “这种氛围需要维护。”自治区科协第三批驻村工作队总领队米宁说,走到这一步很难,只要他们坚持下去,我们就算成功了。

一年后,当参加自治区第六届青少年科技节时,孩子们虽然没有制造出机器人,却也带着自己的发明来了。

“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简单,也不新颖,但对于生活在大漠深处的孩子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创新,值得认可和鼓励。”刘洋说。 最深刻的变化,还是在今年7月22日,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上。

那天,10个维吾尔族孩子表演的《可爱的安迪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家乡人民用科技改变生活的故事。他们的演出,从全国16个省区35支代表队40部剧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3年里,孩子们华丽地实现了从启梦到寻梦再到圆梦的科技梦想。越来越多的村民坚信,只有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就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改变村民们的种植习惯

亚格其艾格勒村村支书韩培宽不曾预见过这一天:他曾经半信半疑的蔬菜大棚,在同样地处南疆的喀什,竟成了一个朝阳产业。

虽然这则消息的准确表述,村民们说不清楚,但其影响却在发酵,引发村民对大棚种植的关注。

“我们最初的目标,只是想解决村民们的吃菜问题。”自治区科协第三批驻安迪尔乡亚格其艾格勒村工作队队长战强说,对安迪尔乡的农民而言,大棚种植确实没有先例。 韩培宽至今还记得,去年,工作队去农民家里普及蔬菜大棚相关知识时,有人站起来说:“我们村从来没有搞过这玩意!”开村民大会时,农民们甚至坐在台下笑。

“因为气候原因,我们村不适宜种植蔬菜。”村民们说,他们食用的蔬菜,都是从每周二的巴扎上购买,虽然不新鲜,价格也高,但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谁曾想到,去年9月份,村里的两座蔬菜大棚才建起来,到了10月底,西红柿、辣椒苗就长到十几厘米高,新鲜的小白菜已经上市销售了。

自那以后,每周二,韩培宽都要将蔬菜送往巴扎,忙得不亦乐乎。 两个蔬菜棚,除了供应全村村民外,还可以出售,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仅今年,就收入9000多元。“如果不是管理没跟上,估计可以收入两万元。”韩培宽说。

“农业生产方式由此发生了根本转变。”米宁说,短期看,种大棚可以获得比平日劳作更高的收入,但长期看,农民们对传统种植方式的依赖,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今年,因为枯萎病,安迪尔乡90%的甜瓜受灾,有些瓜农甚至绝收。 买提托乎提·买买提明无法抑制忧虑。过去的20多年里,他的甜瓜最多卖过6万元,最少卖过3万元,而今年,只卖了2万元。“在沙漠里种甜瓜,简直就是赌博性产业。”米宁说,因为土地不轮作,病虫害非常多,一旦发病,农民们一年的辛苦有可能付之东流。

安迪尔乡距民丰县城180多公里,这里风沙虽大,但出产的甜瓜、红枣、小麦口感好。只是产量不高。多年来,安迪尔乡一直未找出造成农田产量低的原因,这成为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自治区科协驻村以来,多次组织专家组深入村里,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实地指导、专题培训、答疑解惑等方式,为村民们进行红枣、甜瓜种植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去年8月,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谢国政带领的9名专家,把科技讲堂办在了安迪尔乡农民家门口。其中,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副教授李宁,抽取红枣、小麦、甜瓜三类作物的9个土壤标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分析报告。

据分析报告表明,安迪尔乡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含量“缺”,成为影响安迪尔耕地质量的一个限制因素,需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同时,安迪尔乡土壤表层含盐量相对较高,容易导致部分瓜地不出苗,甚至是绝收,需要加强盐碱化改良。

今年,在安迪尔乡党委发展庭院经济的号召下,驻村工作队邀请新疆农学会蔬菜种植专家,为村民传授蔬菜种植专业技术知识,并将80种3000余袋蔬菜种子免费发放给村民。 与此同时,另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正悄悄蔓延。

在工作队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林畜结合的循环发展道路。他们开始尝试着养鸡、养鸽子,把它们的粪便返回林果业,以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营养”。

让村民与现代生活接轨

安迪尔的夜,特别黑,一到晚上,四周的颜色比天空更黑,更重。

2013年8月,全乡终于通上了电。这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光明,更带来了希望,村民们用上了电脑,装上了宽带。

11月9日,刚好是周三,拉依亚提坎村村民肉孜买提·托乎提查了一下他在网上的购物流水单,11月8日下单买的抽油烟机、灯具,已经抵达西安。 肉孜买提·托乎提感到很满足:“1年前的选择,是我这辈子作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肉孜买提·托乎提中专毕业,原本在民丰县广电局工作,负责卫星接收器的安装和维护工作。1年前,当他听县里人说网上能购物,便开始5元、10元尝试“触电”。 有一次,他帮朋友购买的残疾人专用车,比实体店便宜1000多元。这一次成功的网购经历后,很多人开始找他在网上买东西。

他想,村里的人都不会淘宝,自己要是创业开个电商公司,肯定有市场。 想法虽然好,可是今年8月,当肉孜买提·托乎提的电商公司开起来后,愿意接受的村民们并不多。

很多村民只是好奇,过来看看,他们并不太习惯这种购物方式。肉孜买提·托乎提说,有那么一刹那,他有种被人推下悬崖的感觉。 没事时,肉孜买提·托乎提就找自治区科协第三批驻安迪尔乡拉依亚提坎村工作队副队长地里夏提·买提肉孜商量对策,地里夏提·买提肉孜总是想尽办法帮他解决网络上的技术难题,并鼓励他:“在电商路上,永远不要轻言放弃,要学着拓宽思路,多种经营。” 变化,在悄无声息中到来。慢慢地,村民们只要有想买的东西,就找他,开业3个月里,他的纯收入超过5000元。

而在同一时间,亚格其艾格勒村邓友美,为了自己的“农家田园”电商公司,也一直辗转于伊犁、和田等地取经。

邓友美是村里的团支书。她说,安迪尔乡曾是自治区畜牧厅下属的国营牧场,相对于其它乡村,这里的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然而,一直以来,乡里的好东西卖不出去,乡外的好东西买不回来,村民们世世代代守着‘金山’还挨穷。”邓友美说,今年,当她决定开电商公司时,战强告诉她,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努力通过电商改变农民的传统消费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把安迪尔的特色产品卖出去,创出品牌。公司运营以来,邓友美每天都给村民们提供各种咨询,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借助网络购物,一种全新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村民买的最多的是农资和衣服。”邓友美说,以前,村民买个化肥都要去县上,来回一趟,少说也要大半天,现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送货上门。

而最让邓友美意外的是,她居然把自家房后的沙子,以每公斤15元卖到了内地。 “下一步,我准备挂靠淘宝,把我们的红枣、甜瓜卖出去。”邓友美说,以前,安迪尔乡的红枣,都是商户看货定价,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自己定价,掌握话语权。 民丰县安迪尔乡党委书记丁炜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缩短了安迪尔乡与内地市场的距离,还让村民与现代生活接轨,与全国人做买卖。(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