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福扎基层 引领乡村促发展——老榆山来了位“法官书记”记米脂县老榆山村“第一书记”
石武科的故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1 10:44:44
分享
为民谋福扎基层 引领乡村促发展——老榆山来了位“法官书记”记米脂县老榆山村“第一书记”<BR>石武科的故事

“法官书记”向养鸡户了解销售情况

为民谋福扎基层 引领乡村促发展——老榆山来了位“法官书记”记米脂县老榆山村“第一书记”<BR>石武科的故事

“法官书记”了解村民养殖情

今年年初,来自米脂县法院的一名普通干部石武科来到米脂县龙镇老榆山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起初,村民们一脸疑惑,“怎么来了个年轻人”“‘第一书记’是做什么的”……在随后的日子里,石武科和村干部一起解决了不少民生实事,同时还在谋划村里的致富项目。如今,村干部和村民对这个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希望他能呆久一些。

今年以来,米脂县125名优秀年轻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百姓的期待,满怀青春梦想和昂扬斗志,到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这些年轻人从各自的岗位上到基层一线,奉献智慧汗水,成为米脂县脱贫攻坚强劲跳动的音符。

山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初到老榆山的对村里情况不熟悉,为了尽快融入村里,石武科经常走家串户。在他看来,经常走访村民群众是促进驻村工作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金钥匙。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事不寻村委干部,无苦不找驻村干部。经常进村入户走访村民群众就是为了“接地气”,更好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次又一次的走访中,石武科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了老榆山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产业建设、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一边深入摸排造成老榆山村贫困的的症结所在,一边要厘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

米脂县龙镇老榆山村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全村共有152户、406人,贫困户43户、126人,党员15人。全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来源有限。现有民营企业一个(禅音酒厂),养牛场3户(纯酒糟喂养),养羊户2户,养猪户1户,散养土鸡户1户,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山地苹果园150亩。

经过自己的实地调查,石武科发现,老榆山村真正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只有28人,其余的都是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和在校学生,而且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只有在春耕秋收的时候才回家耕作一次,扩大生产种植业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村里留守护多是依靠养殖少许猪、牛、羊牲畜等来增加收入。

问题第一次摆在了这位第一书记的面前。

再大的困难也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石武科发现,老榆山村委会迄今为止没有一件像样的办公设备,各种重要资料、台帐多数经过手工填写、管理。手工填写的书记资料在多次翻阅后辨识度降低,而且查找资料费时费力,年代久远的资料在多次使用后更容易破损缺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武科到老榆山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改善村里的办公环境、增添办公设备、提升村级工作效率和水平。经过向米脂法院党组、工会申请商议,老榆山村终于有了电脑、传真、打印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为村里的资料整理、信息传输等事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村支书高兴地说这是村里的第一批现代化办公设备,也是想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个年轻的“法官书记”靠谱!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强,经过调查走访,石武科对老榆山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想和村党委一起想办法让村民富起来,都过上好日子。石武科意识到只有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产业才能让大家摆脱贫困,而老榆山村重劳力少,发展大规模种植业不符合老榆山的村情。只有发展扩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小规模发展种植业,这才是适合老榆山的产业之路。

想到这里,他大胆地向村委提出了他的致富设想——改进养殖业管理设备,扩大养殖业规模,扭转亏损局面!没有资金扶持,扩大规模、改进设备根本无从谈起,老榆山本身就是一个贫困村,资金就是第一个困难。在和村党委研究后,他决定尽他所能为老榆山争取资金。部分村民由于担心养殖技术和收购合同的问题,对大规模养殖业有怀疑情绪。

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决定由村民白治峰带头发展,为村民树立典范。由白治峰带头、率先养牛100头,看到白治峰带头,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村民养殖热情高涨。为解决资金问题,石武科多处奔走,终于与邮政银行协商好了扶持资金事宜,只等银行方实地调研项目后,就能马上解决村里10户养殖户起步资金难的问题。眼看资金马上到位,养殖户们喜上眉梢,纷纷来向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致谢,他们紧紧握住石武科的手说:“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书记真的会实打实地帮助我们去争取资金,还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如果没有这个“法官书记”,我们的养殖业根本发展不起来,谢谢你!”

真金白银上项目 一笔一划写真情

老榆山村的养殖业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让村民看到了这个年轻第一书记的能力。他们找到石武科,想让他再想办法筹资金修一条“致富路”——一条生产路。“要想富先修路”,石武科来之前的老榆山村没有一条像样的生产路,耕作时便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石武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贫困的老榆山最缺的还是资金。经过多方努力,石武科从县流域办争取到资金9万余元,为老榆山主要生产区修1200米的生产路,解决生产区车不能进、雨天不能行走的难题。

石武科就是这样一名永不言弃的年轻党员干部,他是驻村第一书记,更是一名法官。“作为年轻人,把青春奉献在扶贫第一线,无怨无悔;作为党员,为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尽心尽力,义不容辞。”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便把对远在县城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底;而把老榆山乡亲们的冷暖,一笔一划地写在《民情日记》上。

第一书记是荣誉,更是责任担当。我们欣喜地看到,正是因为有像石武科这样的“第一书记”让基层的脱贫攻坚真正在短时间内见到了实效,让基层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更为米脂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日报网陕西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