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农牧民夜校”激活乡村生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2-21 10:35:15
分享
叶城县“农牧民夜校”激活乡村生活


县人社局驻乌吉热克乡巴什硝尔艾日克村工作队利用夜校开办“缝纫刺绣培训班”培养妇女一技之长

叶城县“农牧民夜校”激活乡村生活


县人社局驻乌吉热克乡巴什硝尔艾日克村工作队利用夜校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村民就业技能

叶城县“农牧民夜校”激活乡村生活


县委组织部驻恰其库木管理区恰其库木村“农牧民夜校”强化村民国语学习

“‘农牧民夜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夜宵’,我们都为她点赞!”这是叶城县广大农牧民共同的心声。

连日来,叶城县290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343个村(社区)陆续开办“农牧民夜校”,充分利用晚上、农闲时间,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实用技术、国家通用语言等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各族群众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和劳动收入,用“微行动”凝聚了民心民智民力。

国语培训讲起来,文化素质强起来

在恰其库木管理区恰其库木村“农牧民夜校”课堂的黑板上写着“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等汉、维吾尔两种文字的词句。县委组织部驻该村工作队队长阿里木江·居买用流利的维汉语带领着大家诵读,村民们踊跃地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认真记录学习要点,在互帮互学中提升国语交流沟通水平。

该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扮演好“辅导员”角色,强化村民国语学习,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结合村民实际制定“接地气”的学习帮带制度,从日常用语、简单对话、自我介绍教起,每天为村民布置作业题增压促学,鼓励大家运用国语互相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努力实现村民听得懂、说得出的目标。

“我们每天晚上组织大家学习基础词汇、练习日常会话,在‘农牧民夜校’中进一步增进理解互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都有了很大进步,村支部书记已经能用国语进行自我简介和村情介绍,并帮助其他人学习国语,大家都在向他看齐,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工作队队长阿里木江·居买说道。

技能知识学起来,创业本领硬起来

“我们村人多地少,部分村民缺乏就业技能成为外出务工谋富的短板。”县人社局驻乌吉热克乡巴什硝尔艾日克村工作队在深入摸底问情的基础上探出了实情。

工作队根据村民发展意愿做通致富思路,紧贴当前富民安居、水利灌溉等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的用工需求,邀请村里技术达人和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精心设置技能培训课程。经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来年开春再由乡土人才和专业教师手把手教授学员专业技能实训,以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贫困户亚森·麦麦提激动地说:“我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在县城打零工挣钱,而且经常找不到活干。现在工作队直接把职业技能培训班办到了村里,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一定好好参加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该工作队充分发挥“农牧民夜校”阵地作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不断提高村民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作队还针对妇女开办了缝纫刺绣培训班,引导村民掌握致富技能,保证稳就业、就好业,凭借自身本领创业致富。

特色服务做起来,致富路子宽起来

随着“旅游热”成为广大群众“假日游”、“黄金周”的主题词,叶城县各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喀什地区旅游局驻洛克乡吾堂村工作队紧扣“旅游经济”发展路子,开办特色专题培训班,打造旅游从业人才队伍。

工作队立足地处锡提亚谜城景区的地域优势,扎实落实扶持第三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景区周边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要求,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办“旅游实用‘双语’培训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等特色培训班,致力于帮助村民掌握“双语”技能和旅游服务本领,开辟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新途径,实现脱贫致富。

工作队亲自操刀制定授课方案,精选培训内容,精心准备教案课件,采用“专人讲解、专题辅导、技术咨询、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针对在景区就业的人员和有意愿赴各旅游景点、酒店等地就业的村民开展旅游实用“双语”、礼貌用语、仪容仪表及礼仪规矩等方面的培训,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地实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目前,工作队已引荐取得结业证书的32名学员到旅游星级饭店工作,每人月均可收入2000余元。

据悉,叶城县各级驻村工作队将牢牢把握“农牧民夜校”有力抓手,持续在配强师资力量、丰富培训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上下足功夫,以“农牧民夜校+”的形式促使夜校健康发展,确保取得实效。(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