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作者:万玮 杨华 来源:吉林日报
2016-12-16 14:02:34
分享

宫春河 本报记者 万玮 杨华

改革,是2016年最热关键词,各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无疑是“十三五”的改革重头戏。

那么,改革举措一落到底了吗?纳税人有哪些获得感?

在全省国税系统的深入探访中,记者看到:“营改增”的红包已落袋为安,四大行业减税3.9亿元;“轻税薄赋”政策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在“进一个门,办两家事”的办税大厅中,企业纷纷表示对吉林这片投资兴业沃土怀有更多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今年以来,省国税局全力推进税制改革“最后一公里”,以坚定不移的“落地”精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倾国税之心,谋吉林之兴。

“营改增”全面推开改革红利释放到“底”

“营改增”被称作“壮士断腕”的改革,就是要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能否让这项改革红利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承担这项任务的省国税系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此次全面推开的“营改增”,面向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所有营业税纳税人,涉及的行业多是国税部门极少接触的陌生领域。从今年3月21日省国税局接到通知,到5月1日“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推开,满打满算只有40天时间,这场“减负攻坚战”推进的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

省国税局把加强服务作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走进数千户大大小小的企业中。从今年年初开始,全省国税系统实行三级联动、一把手带队,分层开展了企业大走访系列活动,历时270天,派出419名科级以上干部,走访6112户有涉税需求和疑难问题的重点税源企业,收集到2316条意见和建议,发现1224个问题。

按照“访前有沟通、访中有记录、访后有台账”的“三有”要求,全省国税系统做到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解决;把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对账销号,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第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其税负变化不仅能够检验“营改增”政策是否落到实处,更考验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是否到位。

在大走访活动中,公司负责人反映,“营改增”之后,交通运输业的税率由原来缴纳营业税时的5%上升到现在缴纳增值税的11%,景区内运送旅客的旅游班车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这显然是与“营改增”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省国税局有关业务处室立即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国税局共同商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终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中找到了解决之道:该公司的旅游班车属于按照固定路线、固定时间并在固定站点停靠的陆路运输服务,因此可以按照简易计税方法缴税,税率仅为3%。

除历史遗留问题外,省国税系统已经解决问题1099个,解决率达89.79%。

为确保“营改增”落地万无一失,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了个性化培训辅导,将培训安排细化到场、精确到户、分工到人;完善“线上”办税功能,夜以继日地设计开发网络申报系统;优化“线下”服务,组建申报应急团队,派专人对自助办税机死看死守……

国税人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打赢了这场“减负攻坚战”,把改革红利释放到“底”。今年5月至今,全省“营改增”共实现净减税35.7亿元,其中,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营改增”新行业实现净减税3.9亿元。

省国税局局长梅昌新说,我们将继续做精、做细、做实企业大走访活动,将其当作一项长期工程,常抓不懈,帮助企业减负松绑,为企业发展助力,为新一轮东北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紧抓振兴发展“七寸”推进跟踪服务“赶劲”

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国税系统的服务就如影随形,延伸到哪里。全省国税系统紧紧抓住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七寸”,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让跟踪服务解渴、给力。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扩大经济外向度,是我省实现开放振兴的重要路径。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一带一路”,然而,一些企业却遭遇“走出去”的烦恼。对投资领域税收法律了解不够、对国际税收协定不熟悉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对外发展的重要瓶颈。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已出口到伊朗、澳大利亚、巴西等19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泰国等国家投资建厂。长客财务总监邸晋英坦言:“对我们来说,跨境咨询税收业务一直是个难题,地区时差、沟通成本和过程记录等问题着实让人头疼。”

经过潜心研发,反复实验,省国税局于今年10月25日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了“国税专+”APP。长春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处长邹国良拿出手机,点开“国税专+”APP软件,“+绿色通道”“+税制查询”“+专家解答”和“+高层对话”等10个模块31项应用功能立马呈现在眼前。邹国良说:“它最强大的功能就是企业可以运用‘+专家解答’和‘+高层对话’模块,面向省、市、区三级国税机关组成的专家团队直接咨询,同时建立起税企高层交流的‘直通车’,实现双向沟通零距离、无障碍。”

对境外税收政策的及时掌握,让长客公司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据统计,2015年,长客公司出口收入26.5亿元、利润4.6亿元,这其中省、市国税局的跟踪服务功不可没。

省国税局还联合省地税局制定下发了《助力企业“走出去”服务行动计划》,组织编写了《被投资所在国税制简介及税收协定》,并持续更新了《吉林省“走出去”企业税收服务指南》和《境外相关国家税收投资指南》。在这些“指南”的帮助下,走出去的企业扬起了顺风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企业对税收服务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

企业有所求,我必有所应。省国税局不断优化服务方式,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政策扶持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省小型微利企业足额享受所得税优惠,受惠面达到100%,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6279.28万元;上半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7.40亿元。

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促使小微企业户数迅猛增长。今年以来,小微企业增加了4.8万户,增长34.71%。

兄弟同心下好“联手棋”“硬举措”营造税收“软环境”

今年7月21日,《吉林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此后,全省国、地税组成“兄弟连”,同心下好这盘改革“联手棋”,共同出台“硬举措”,着力营造税收“软环境”。

作为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的“领头羊”,国地税合作示范区既是“试验田”,又是“高效田”。为此,今年省国、地税树立起10个县级合作示范区。

4月19日,我省首家实行国地税联合办公的办税服务厅在长春市高新区正式投入使用。在高新区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科长李兵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办税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纳税服务首问责任制联合导税台。“联合导税台承担了整个办税大厅的涉税咨询辅导工作。”李兵介绍说。

进一个门,办两家事,纳税人不再“多头跑”“两头找”。记者亲眼见证了“一人一窗一机”国地税业务通办后,又来到高新区国税局独创的“4C”服务中心。

“4C”,是由沟通、理解、信任、遵从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该中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辖区4户重点税源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4C”服务中心究竟有哪些好处?作为4户重点税源企业之一的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其税务会计吴苗苗最有发言权:“我们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各项税种全部涉及,以致于每月办税的票据多达上千张,以前每次在大厅办理都需要重复叫号、多次排队,既麻烦又耗时。而在‘4C’服务中心,20分钟就能搞定。”

除了办税快之外,重点税源企业还可以在此享受到专家团队会诊把脉服务。据介绍,高新区国地税局筛选出11名税务骨干成立了专家团队,通过高端论坛、上门服务、大厅值班等方式,分析企业涉税的痛点,梳理政策落实的盲点,解决合作办税过程中的阻塞点,共同商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据统计,截至目前,专家团队已解决“疑难杂症”358个,真正做到了棘手问题面前不推诿、不扯皮。

示范区为国地税合作“打了个样儿”,但“兄弟连”共同推出的“硬举措”远不止这些。

今年,省国地税联合下发了《吉林省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统一了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现了国地税“执法一把尺子”;共同签订了《国地税联合稽查工作备忘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共管纳税人开展联合进户稽查,解决了重复查、多头执法、标准不一的问题;开展办税事项省内通办,突破了办税区域界线,形成了“管理分区域、服务不分区域”的纳税服务新格局……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一位来自福建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税收“软环境”也能产生“生产力”。为纳税人节约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精神成本,他们就会对吉林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有更多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几天的走访,记者一直沐浴在这种清新之风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