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志愿者出舱前,工作人员在试验监控室查看情况。
开展了面向中长期驻留任务中食品与营养保障、生活保障、卫生制度以及作息制度验证;
进一步研究认识了志愿者长期处于特定封闭条件下的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工效学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完成了中长期飞行条件心理支持、医监医保以及生活物资管理等空间站项目有关的技术验证与数据积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试验项目负责人李莹辉说,180天的试验构建并初步验证了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系统架构与运行模式,是掌握地外星球基地生命保障与健康保障技术的重要开篇。
“太空180”将为未来“飞天”带来什么
“飞天”梦想需要希冀,更需要耕耘。4名志愿者精神抖擞地走出试验舱,微笑着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14日,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主导,16个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的“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太空180”大科学试验)圆满收官。
专家认为,“太空180”试验在系统复杂度、环境效应维度、项目时间跨度和数据信息获取能力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两大学科1700余项数据连续采集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绿航星际试验技术负责人李莹辉说,这项大型“人与环境”科学试验完成了全部预定内容,构建并初步验证了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系统架构与运行模式,是发展高物质闭合度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一次重要的工程实践,是掌握地外星球基地生命保障与健康保障技术的重要开篇。
在此次试验中,“绿航星际”平台14个子系统运行可靠,5类25个品种植物茁壮生长,635台(套)参试设备稳定工作,2大学科21个参试项目有序实施,实现了2大学科1700余项数据的连续采集,获取了大量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资料。
本次试验中实现了4名志愿者所需全部氧气、大部分水和食物实现再生式供给。其中,试验氧气自给率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实现了封闭物质的生态循环。
在180天中,试验平台整体运行平稳,14个功能子系统协同配合,为试验任务的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