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病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注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18 17:05:50
分享

在“访惠聚”活动中,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驻该市普惠农场工作组针对农场因病、因残致贫现象,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和自身特长,充分展示“白衣天使”的高尚医德和无私大爱,针对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医”贫先医疾病,引导职工树立健康意识,为职工奔小康提供健康保障,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生活能力,为建设新农村中百折不回的向上精神增添新的注解。

精准治病,农场美起来

结合访民情活动,工作组发现农场有96名残疾人,因疾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有21户。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500人。而农场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4个,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技术水平低、专业型人才匮乏。

鉴于农场因病因残致贫多发、易发,工作组在精准治病上想办法、善谋出路,在“精准治病”上发力。

做实农场卫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与扩散;搞好疾病预防工作,将多发、易发、常发的地方病治疗于潜伏阶段;抓好卫生教育工作,着力推进农场环境整治,帮助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农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最大限度保护好农场水源和空气。

给农场捐赠了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再就业、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的视频资料及DVD播放机各十套,价值2万元,为健康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对建档立卡的21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开展专项调查,协助分场卫生室分类建立了贫困户医疗卫生信息档案,将疾病诊断名称、确诊日期、确诊机构、医疗总费用、新农合报销金额、大病保险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自付金额及诊疗结果等11项内容全部录入电子信息档案,实行微贫“一级”、较贫“两级”、贫困“三级”网格化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员“数据库”,为对症下药施救、精准施策脱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只要平时一有空,就组织医院的医疗服务队进农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为农民检查身体,让村民少得病、不得病,从源头上减少病人。”工作组组长杨淑琴说。

一年来,为普惠农场干部职工和各分场的干部进行健康体检4次,免除体检费用3.78万元。

加大投入,医疗环境好起来

在农场工作了多年的普惠农场卫生院院长朱益华见证了普惠农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变化,他说:“最近几年进步太大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在硬件上,我们有了做X光透视等方面的设备,在医疗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工作组得知普惠地区中心卫生院X线设备陈旧,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后,立即向院领导反映,为该院赠送了一台价值约30万元的柯达数字相机,并邀请乌鲁木齐柯达相机工程师进行现场培训,改善基层医疗单位的硬件施设。

经过多方协调,派出单位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普惠农场的扶贫医院,并定位为服务贫困人口的政策性医院,重点考虑农场贫困人口的整体利益,建立健全以资金筹措制度、药品直接供给制度和帮扶支持制度为重点的扶贫管理制度。

“卫生院以前的条件太差了,冬冷夏热,热的不行,病人更是受不了。”普惠地区中心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罗鹏感触颇深,他说,工作组向该院赠送空调4台,价值8640余元,极大的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办公条件和病人的就医环境。

普惠地区中心卫生院的硬件问题解决了,工作组力促“软件”也跟上来。

借助本级综合医院的实力和技术优势,采取医院下派挂职、免费进修学习、专家坐诊、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四项措施,加大对农场医疗机构人才技术力量的培养。

“多亏了工作组,我现在可以经常请教市里大医院的专家,学了好多专业知识,院长都说我技术水平提高了。”农场卫生院医生段英超激动地说。

双向转诊,职工看病容易起来

“如果不是工作组,这场大病我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谈起自己的遭遇,农场贫困农民西仁·依布拉音热泪盈眶。

西仁·依布拉音2014年被确诊为甲状腺瘤,无钱医治,工作组协调他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并为其安排手术及治疗,共计花费8千余元,住院诊疗费用由工作组协调医院承担。所幸的是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稳定后,可以转诊到普惠基层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既方便,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

为了让群众最大限度的享受医疗优惠政策,实现“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工作组探索推行“双向转诊”制度:利用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普惠地区中心卫生院的帮扶结对关系,实行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当遇到疑难杂症或病情严重的病人,普惠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向市第一人民医院转诊,确保病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实行双向转诊以来,转诊病人数达600余人。

工作组组长杨淑琴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会继续借助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改善农场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人员素质,逐步解决职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让所有职工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健康前行。”(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