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鹰”飞向海外【组图】

作者:刘姝 来源:贵州都市报
2016-11-14 10:26:57
分享

贵州“双鹰”飞向海外【组图】

胡建兴,山鹰总设计师,也是贵飞所的总设计师,向记者介绍山鹰飞机。

贵州“双鹰”飞向海外【组图】

前不久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山鹰”。

贵州“双鹰”飞向海外【组图】

无人机“鹞鹰”。

从2016珠海航展回来的第二天,中航工业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总设计师胡建兴,便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紧张工作当中。

不忙不行。在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贵飞公布,由他们打造的中国FTC-2000G山鹰飞机,已经获得了第一张海外订单。

眼下,众多国外买家正在对山鹰进行考察,他们或将成为,山鹰的下一批海外买家。

山鹰从2000年开始研制,2003年成功首飞,今年16岁的山鹰,已经从贵州飞向全国,又将从国内飞向国际。

胡建兴斗志昂扬:这只是山鹰万里航程中的一段。下一步山鹰改型,将从高教机向作战飞机发展,以对敌攻击为主,兼备教练机功能,更加适应国外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由中航工业贵飞公司打造的鹞鹰无人机,首次登上国际展台后,也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

贵州山鹰 十年长成

11月1日14时30分,珠海国际航展中心,“穿”着沙漠迷彩服的山鹰开始滑翔,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散发的热力似乎连四周的空气都快煮沸。

机身绘制着老鹰的喷绘,尖利的“鹰”头朝着胡建兴所站立的位置,慢慢驶来。

几分钟后,仿佛一匹蹄上扬、头高昂的骏马,一个仰角后,飞机扶摇直上;它似乎兴奋得很,在高空刚刚安分了没几秒,这匹骏马又开始撒起了欢,在直径2公里的空中横滚起来。

“哇,漂亮!”仰首观望的观众群里,冒出这样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声音,赞叹声此起彼伏。

胡建兴的心,也跟着激动了起来:“特别自豪,终于又让全世界人民看见咱们山鹰了!”

2006年,山鹰高教机实体首次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2016年,第十一届航展,山鹰归来。

横跨十年,两次亮相,胡建兴有着不同的感触。10年前第一次,只是惊鸿一瞥,“就像带了一个女儿等着相亲。对方喜不喜欢、嫁不嫁得出去,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内心十分忐忑。”胡建兴说。

而10年后的这一次,胡建兴却是胸有成竹。经过部队的考核正式列装中国空海军实战,山鹰已经成长为贤惠能干的媳妇,“早不担心嫁不嫁得出去了,只想让别人看到它有多好。”胡建兴比喻道。

山鹰此番归来所带来的变化,远不止换上一身时髦的沙漠迷彩装这般简单。

胡建兴告诉记者,在这韬光养晦的10年里,通过部队考核,山鹰也在持续改进,改进项目多达数百项,包括座舱环境、武器系统等,“从整体性能和功能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胡建兴说。

比如,以前飞行员坐在座舱里,会感觉比较热,中航工业贵飞随即改进了空调系统,对座舱环境进行了调整。飞机的电子战能力、夜视夜战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最让中航工业贵飞人引以为傲的,还是山鹰绝技——失速尾旋飞行。

“失速尾旋”是飞行员们“谈虎色变”的“禁飞区”。

胡建兴打了个比方,“骑自行车时,如果骑得很快,车身会比较稳定;骑得太慢,车身反而会东倒西歪。”

飞机也是一样的道理。飞机如果无法保持正常的飞行状态,又不能及时改出,飞机会沿着陡的螺旋线航迹急剧下降,形成可怕的、难以控制的自转,这种危险的飞行状态,就是失速尾旋。

但现在的山鹰,即便已拆掉保护系统,也能成功完成失速尾旋飞行这一超高难度动作。

2014年,某部队用山鹰高教机训练。

在2300米以内的高空中,飞机连续三次失速,三次改出,最后一次是在飞机离地面200米的时候,眼看着离地面越来越近,突然又拉起来了,“真的是奇迹。”胡建兴说。

能驾驭山鹰 就能驾驭所有飞机

按照中航工业专业化整合战略要求,现在的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是于2011年5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要说“年龄”,算起来并不大。

但在2011年前,“三线建设”的50多年里,中航工业贵飞公司各单位已先后研制、生产交付了数十个型号的歼击机、教练机、无人机和客车、环卫车、索道缆车等非航空产品。

目前,凭借山鹰系列高级教练机,贵飞公司已经跻身为国内高级教练机的主要供应商。

那么,是不是学会开山鹰教练机,所有的飞机都能开呢?

“当然。”胡建兴信心满满地回答,经过山鹰高教机的培训,不管是歼10、歼11、歼15还是空警2000、歼轰7A,“几乎所有中国现役战斗机,都能轻易上手。”

学开飞机和学开车,异曲同工。“不是说开劳斯莱斯,就一定要用劳斯莱斯学开车。”胡建兴又打了个比方,“教练机要求的就是通用性,这才能最终达到部队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益的目的。”

而经济型、安全性,正是山鹰受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

山鹰试飞22年无事故

11月8日,历经15天的旅行后,在珠海航展中大放异彩的山鹰高级教练机,又飞回了贵州老家。

待在机库里,即便身上盖着专用蒙布,还是能隐约看到,这架出征珠海的山鹰身上,那扎眼的酒红色蒙皮。飞机头部,一只目光锐利的老鹰,直视前方。

中航工业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务队副大队长刘强,跟着山鹰一起去了珠海。机务组10多个人,专门负责飞机的飞行保障。山鹰在珠海上空腾飞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在下面用手机拍着视频。

在飞机起飞前的三个小时里,刘强和同事至少花费了两个小时,为飞机做了全面检查,确保导航系统、操纵系统等均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他们去珠海,最大的使命——为飞机航行保驾护航。

这样的航前安全保障,无处不在。

新出厂的飞机在正式交付使用前,需要试飞。扈海平所带领的中航贵飞试飞站,是飞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试飞员生命安全的“把关人”。

扈海平在试飞站,已经干了35年。每次飞机放行时,扈海平的心里都是揪着的。只有飞上去的飞机又平稳落了地,他的一颗心,才镇定下来。到了晚上,扈海平几乎就没睡过好觉。即便已经躺在床上,白天试飞时的每个环节,仍在扈海平脑海里不断回放。

按照要求,只要有飞机试飞,作为站长的扈海平必须在场。2013年,全年他只休了三天春假;剩下的时间,都在试飞站坚守。

“试飞要是出事,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扈海平说:“所以我们的担子最重,一点儿也不敢放松。”

这样的“紧张”是值得的。据了解,截至目前,中航贵飞试飞站已实现了22年“零等级事故”,保障了飞行安全。

鹞鹰无人机:也将飞出国门

2016年珠海航展期间,由中航工业贵飞公司打造的鹞鹰无人机,第一次登上了国际展台。

说起鹞鹰,最引以为傲的事件,当属2011年11月,它曾与国家测绘科学研究院合作,穿越金沙江“死亡之谷”,测绘600多平方公里国土,获取影像近6000幅。目前,鹞鹰正在准备一项新的测绘任务——贵安新区的地理信息测绘。

在无人机领域,航天的“彩虹”系列和大疆无人机,其实要早于鹞鹰进入公众视野。但鹞鹰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用遥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地位却是遥遥领先。

打开鹞鹰无人机的舱盖,一台用于地图测绘的鹞鹰无人机里,能装上五个任务载荷,例如,十一台相机、两台可见光摄像机、一台红外线摄像机、一台合成孔径雷达等。

中航智绘公司副总经理刘平西告诉记者,这样的“大肚量”,全国少有,“其他无人机,可能只有一两种载荷。”

鹞鹰在作业时,至少有三人在地面控制台,面对三台电脑显示屏一样的屏幕,分别进行监控通信、操作参数和控制任务。

早在任务执行前期,技术团队就会对无人机航线进行规划。飞机中,操控手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发出一两个控制指令,及时调整飞机飞行状态;抬头低头,随机应变。

刘平西告诉记者:“这样的操控模式对于非飞行员来说,更加简便可行。”

山鹰已经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鹞鹰也并不逊色。

“埃塞俄比亚方已经有人来考察了,在东南亚,我们也在进一步开拓市场。”刘平西说。(文/刘姝 图/杨兴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