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繁华半城绿——生态城市建设的新都之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29 15:21:00
分享

中国城市过去三十多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和扩张,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随着绿色发展被确立为“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作为成都八大新型卫星城之一,新都积极回应这一时代命题,通过深入实施“生态护城”行动,着力建设“成都北部生态绿肺”。按照“反规划”的理念,明确水体山体、绿地系统、基本农田的保护红线,以底线思维严格管控;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本底和骨干路网沿线生态廊道,加快构建“一带两山两河”全域生态体系;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国外城市生态建设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未来,新都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2016年10月28日,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在成都市新都区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成都市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以“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为主题,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媒体舆论领袖、知名企业家等百余人,在新都汇聚一堂,共同展望生态城市未来,并为新都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最早的“生态文明”概念提出者、解析及架构生态文明发展的专家龙安志(Laurence Brahm),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数字化战略”家、智能城市发展权威、库拉索智能国家大会主旨嘉宾乔•韦曼(Joe Weinman),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生态城市发展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生态城市建造者首席执行官、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成员克里斯汀•米勒(Kirstin Miller)出席论坛,就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绿色生态产业、建设宜业宜居卫星城发表了精彩演讲。

姚洋认为,因为有结构性和周期性的原因,在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增长速度放慢,而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要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力。以新都为例,姚洋认为生态城市建设能够实现双赢:城市化最大的好处是集约化,在城市内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成本会更低;而生态经济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收入、提高福利的过程。

龙安志则用中国的五行解析及架构生态文明发展:金——经济发展考量方式;木——政府管理结构;水——金融政策;火——教育与创新,倡导绿色消费;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孩子教育、金钱、豪车,但是没有人能保证给后代的孩子干净的水喝,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世界生态环境的最大危机。”龙安志说。

对于新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卫星城的定位,常纪文认为,卫星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定位,开发利用边界制度和相关的制度,交通潮汐现象,乡村建设(防止出现空心村问题),市政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尤其不能将卫星城建成一个“睡城”,“新都有这么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0多家,这是卫星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成功典范。”

本次论坛上,乔•韦曼提出了智慧生态城市的概念,他认为,智慧生态城市旨在运用先进的IT技术来提升能源和其他资源效率、关注全球环境,满足其居民的愿望,以此保持“人与地球的平衡关系”。

高国力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很多配套新举措,包括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绿色GDP 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都非常有挑战性。因此,高国力建议在“十三五”时期,选择更多有条件的城市像新都这样进行探索和创新。

克里斯汀•米勒则倡导了“城市村”的理念——把各个社区划分为城市村,可以通过步行轻松到达目的地,它既包含生活场所、工作场所,也包括商业化的设施。另外,米勒建议,如果将传统城市转化为生态城市,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又要照顾本地的环境和条件,要因地制宜。

围绕以生态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议题,龙安志、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徐修春、乐视控股副总裁姚文光、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张华莹、成都市新都区副区长陈志等人展开了热烈的思想碰撞。(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