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 为民健康

作者:于宁 来源:吉林日报
2016-10-21 11:16:46
分享

健康是百姓最大的民生。对个人来说,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国家来说,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民族来说,健康是永葆活力的源泉!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5年,我省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8年医改前的5.04%提高到7.64%,共计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医改“红利”惠及百姓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广大群众健康权益,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了寻求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方法,切实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省加大改革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各项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目前我省41个县(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全覆盖。41所试点医院运行状况监测数据显示,综合改革后,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均有所降低。据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复评组今年4月抽样调查显示:我省县级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为97.7%。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省基本医保实现了应保尽保,覆盖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社会慈善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的“5+1”医疗保障模式。201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大病保险政策覆盖全省70万个贫困对象和160万个民政救助对象,新农合保障病种达到42种,目前已有50余万名大病患者直接受益。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覆盖省内全部县(市),实现省内即时结算,并与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对接。农民参合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筹资标准从2011年的230元提高至2015年的480元,统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在75%以上,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不低于60%。

分级诊疗取得新进展。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已全面推开,并建立了家庭医生团队,在农村建立了健康扶贫多层次医疗联合体。2015年年末,我省40%的县区域内就诊率超过90%,正在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常见病不出乡镇,多数疾病不出县的既定目标。

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已建立起药品招标采购服务平台,并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对接联通。已开展4轮药品集中招标和两类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仅2013年,我省基药与非基药同步集中招标,基层和非基层药品价格降幅分别达到57.3%和50.7%,每年可节省药费支出37亿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几年来,我省相继为79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和车载急救设备,建设了813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968个、社区健康小屋220个、乡镇卫生院便民中医馆240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86个。“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用于加强卫生计生机构基础建设,真正地实现了“一乡一卫生院、一社区一服务中心、一行政村一卫生室”目标。同时,加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人才工程”等项目,建立了省、县、乡、村四级之间的“传、帮、带”业务平台。共组织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251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053人,免费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626名。

筑牢疾病防控屏障

公共卫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几年来,我省大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我省公共卫生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免费为群众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覆盖了城乡居民生命全过程。为实现群众受益最大化,我省落实了公共卫生经费倾斜政策,将40%服务任务委托村医承担,核定相应比例的补助资金,并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倾斜。

“十二五”以来,我省建立健全了覆盖全省的传染病监测网络,扎实开展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始终有效控制在全国低流行水平,传染病发病率连续3年排全国第31位,无甲类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我省还投入两亿元加强全省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达到21个,全省适龄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慢性病、精神疾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达到历史最高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全面覆盖县级行政区域。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卫生应急队伍实现专业化,在“德惠6·03大火”“集安7·01韩国旅游大巴翻车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中,医学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同时,妇幼健康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至2014年,我省平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提前完成国家两纲目标要求。全省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自2011年起一直保持在99%以上。持续实施妇幼服务提升计划,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补服叶酸项目实现省内全覆盖。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健康管理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服务引领事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单独两孩政策平稳、有序实施,截至2015年11月末,全省共有14333对单独夫妇办理了再生育证。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资金、特扶资金、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资金全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半边户”“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扶助范围,并全面兑现。

一次性帮助解决全省中省直破产企业30059名退休人员的奖励问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省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实现全覆盖。与省直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家庭优惠政策共融共享。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印发了《吉林省脱贫攻坚卫生计生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卫生计生支持计划2016年任务台账》,制定4个方面24项具体任务措施。召开全省健

康扶贫工作会议,提前完成553302人建档立卡摸底调查工作,全部上传国家数据库。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实行“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三减免”政策,启动万名医师扶贫巡回医疗队下乡活动,实施“吉林省扶贫攻坚医疗慈善救助项目”,对所有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和家庭进行“一人一策”签约服务和分类救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省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力做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目前,我省共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45个,省级重点专科234个,41个县(市、区)建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4385个村卫生室配备适宜中医诊疗设备,全省92.5%县(市)建有中医医院,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7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我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中医药工作的归口管理。初步形成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在全国第一个完成县域和区域中药资源普查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略既张,宏图大举。我省将以建设“健康吉林”为目标,以综合医改试点省为抓手,更加注重三医联动,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加快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在有效保障全省人民健康的新征程中踏浪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