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2016-10-20 14:54:36
分享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杭州电 近日,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采访活动走进位于杭州市的浙江省社科院,在此寻找阳明文化的传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王宇、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宏敏,与采访团随队专家进行了座谈。

据了解,自1980年以来,浙江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就致力于从事阳明学、阳明学派的研究,并积极开展有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及国际间交流合作, 对推动王阳明及其思想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与贵州本土学术资料互为支撑,有力推动了黔中王门身份的确认,对贵州本土阳明学发展给予了较大的帮助和支持。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采访团与浙江省社科院王阳明国际研究中心的学者进入交流采访

与会专家认为,在阳明学研究方面,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阳明思想的起点在贵州龙场,无论是“知行合一”学说的诞生,还是“致良知”的延伸,龙场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他的思想具有一种独特的贵州人文精神。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宏敏博士带领记者寻找王阳明学生为其修建的书院遗迹  

与会专家表示,贵阳在阳明学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整理、研究、发掘方面成绩显著、潜力巨大。随着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提升,贵阳在全国阳明学研究中会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2104年,两省正式成立“黔浙文化合作论坛——阳明文化研究中心”,标志两省合作研究阳明文化进入一个有机制保障的崭新阶段。在此基础上,贵阳和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应进一步强化合作,推动两地阳明学加快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研讨会结束后,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一行向浙江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赠送了《阳明先生法书集》。

论道王阳明 协力传薪火--“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专家观点集萃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潘建国,稽山书院副院长  

稽山书院副院长潘建国:两地共同合作

贵阳、绍兴两地留下了王阳明先生的众多足迹,在阳明心学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两地在传播弘扬阳明精神方面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两地能全力以赴,从政府、民间两个层面,推动阳明文化的普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屠剑虹,绍兴市城建档案馆馆长  

绍兴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屠剑虹:普及传统文化

对于贵阳和绍兴而言,王阳明及其学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阳明心学是实践的哲学,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知行合一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加快普及,保护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绍兴和贵阳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给后人。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社科联副主席俞继抗  

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俞继抗:讲好阳明故事

虽然当下中国对王阳明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普罗大众对其思想的理解却远远不够。如何让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心学、熟悉阳明文化,这是绍兴和贵阳必须面对的共性问题。

希望两地能携起手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讲好阳明故事,推动阳明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百姓家。

王阳明传奇:金山寺轮回之谜

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采访团走进杭州

杭州西湖美景 让王阳明留下了“予有西湖梦

阳明先生一生的传奇,最奇莫过于金山寺巧遇自己的前世真身“转世轮回”了。

话说先生官至兵部尚书,偶然机会第二次进入金山寺。适时,经过重修的金山寺更为高大堂皇,先生偶进封闭多年的禅房,见房中坐化的高僧尸首未腐,端坐蒲团之上。而高僧的容颜,竟像极了自己。禅房墙上还留有一首高僧写的诗: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去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这才明白,圆寂的高僧便是自己的前世。他恭敬地朝着高僧拜了拜,然后闭眼体味着神妙的宿命牵绊之感。这个故事,后学之人代代相传,越传越奇。

传奇之事,毕竟只是传奇。传奇之奇,无非是增加圣人的神圣光环罢了,只要不至于影响圣人光辉,也没必要过度较真。至于是先有阳明先生的误见己身或是先有高僧留诗,无从得知了,姑且就让他成为千古之谜吧。

我们只记得阳明先生11岁时初经金山寺赋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修文县史志办:胡光胤)

张明说阳明:心学理论 初步实践

1510年初,王阳明在贵州的贬谪期满,前往庐陵担任知县,将贵州“龙场悟道”的心学理论运用于政治实践,最终达到民心向化的效果。

王阳明在庐陵的良知实践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减税。庐陵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成为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之一。王阳明出任知县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立即公开宣布减免赋税。他不以个人得失为念,为民请命,践履了心中的良知本心。

其次,息讼。庐陵民风强悍,民间大小事件稍有不和立即讼至官府,案牍堆积如山。王阳明到任后发布文告,要求乡民各务本业,体贴谦让,养成敦厚之风。他告诫民众:健讼并非良善处世之道;如有冤屈,必能审明严惩;如行孝悌,必亲登门致敬。王阳明循循善诱,民风为之一变。

第三,防灾。王阳明到任不久,庐陵发生旱灾、饥饿、瘟疫,继而发生大火。王阳明发出布告,要求互不离弃,医治病者,掩埋死者;又劝告富裕人家出钱出粮,施以医药,防止瘟疫扩散。民心逐渐安定,瘟疫得以控制。

第四,止盗。王阳明所处的明代中期,城乡贫富显露,盗贼公然出没。王阳明制订保甲之法,止盗互助;对内加强邻里团结,对外防止盗贼发生,治安趋于稳定,民众得以治生。

第五,劝善。王阳明在贵州已提出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到庐陵之后,他教导乡民养成善良风气。相传王阳明在庐陵处理了一桩盗马贼案件,指出人人皆可向善,从而起到了良知教化的作用。

王阳明在庐陵只有半年多时间,却运用了良知理念进行地方治理的大胆实验,为后半生成功处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问题铺平了道路。(张明: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记者走笔:大儒亦凡人

相较于断桥的熙熙攘攘,位于西湖西南隅大慈山麓的虎跑公园更显清幽。

园内虎跑径是西湖胜景之一,长松叠翠、曲径通幽、泉水淙淙、鸟语间关。令人尽消尘念的景致,在旧时吸引众多庙宇落户于此,使之成为高僧、大儒隐世修行的所在,王阳明亦不例外。

史料记载,王阳明31岁时,曾在虎跑寺见一顽僧,已在此不言不语坐关三年。于是,王阳明对其告之亲情之理,最终将僧人劝回家省亲。

曾经沉迷佛教的王阳明,为何扰他人清修,恐怕只能从人性的角度加以解释。看到顽僧时,阳明先生定然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他曾格竹七天七夜,却只换来刻骨铭心的失败。

三年闭关,又岂能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毕竟阳明先生年轻时好兵法、喜骑射、常游历,凡此历练,都让他深知枯坐之荒诞和识鉴的重要。

所以,即便当时的王阳明还没有领悟“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却隐约察觉到了为人、为圣的关键——尊重个性、顺应人性。

只有尊重个性,人才能选择自己成长之路,庶民与圣人间的距离方能消弭,人人皆成圣贤的理想,才能走进现实。只有顺应人性,人才能洞悉世界发展的方向,让新思潮取代旧套路。

也正是尊重个性、顺应人性,年少就立下成为“圣贤”理想的王阳明,在数年后开始从本心出发,逐渐打破宋明理学的理论束缚,将儒学引入创新变革之路,最终形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王学体系,成就不朽功绩……

对王阳明来说,虎跑径不但影响了顽僧,也为自己埋下了日后蜕变的种子。而于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启示——千古大儒,亦是凡人。先贤所能做到的,今人未必不能做到,我们欠缺的,仅是“知行合一”而已。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