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内心的呼喊,深圳的“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作者:彭健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6-10-18 13:16:40
分享

创业、创新是深圳人的一种自觉,也是城市的内生动力和要求。尽管这些年来深圳在“双创”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双创”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容不得懈怠、啃老本、守旧摊子。创新无止境,城市才会日益昌盛。

今天,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暨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落下帷幕。这是一场激荡着创意和雄心的雄浑交响,作为全国“双创”周的主会场,深圳奏响了最强音。

这些天,前往“双创”周参观的深圳市民络绎不绝,因双创周展区人流量太大,16日中午,临近深圳湾创业广场的地铁二号线科苑站甚至一度暂停上下客,深圳人对于“双创”周的热情可见一斑。

在“双创”周拉开帷幕之时,苹果公司大佬库克在福田一家星巴克喝咖啡,亦被疯狂刷屏——深圳人打心眼儿里认同像苹果这样凭借不懈创新打下江山的公司,其背后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与深圳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源自内心的呼喊,深圳的“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某种意义上,“双创”周是对早已融入深圳人血脉的创新精神的又一次激荡和确认,这样一次盛会,既有成果的分享、智慧的碰撞,更有精神的砥砺、文化的相遇。

创新是一种精神、观念和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确有“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等思想观念,近现代以来,创新甚至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一度被压制,但若将目光投向璀璨悠久的中华文明,便会发现创新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

“与时俱进”一词,即源于《周易》的“与时偕行”、“与时消息”,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和主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刚健日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深圳诞生于一个伟大的创意,这决定了深圳与改革创新的“血缘关系”。时间上溯至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听完习仲勋、杨尚昆的汇报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深圳,这块地方到底叫什么好呢?出口加工区、贸易区、工业区?都不算准确。

不一会儿,他把手里的香烟往烟缸里狠狠一按,果断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次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新中国从此有了第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源自内心的呼喊,深圳的“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此后的“深圳故事”,创新的“主线”亦清晰可见。从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率先建立证券交易所,从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到全面建立土地市场,以及第一次实行文稿拍卖,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尝试都在诉说着深圳创新的故事。

可以说,没有当年石破天惊的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深圳,而也正因为经历了“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艰难和不易,创新、创业才会在深圳历史中留下刀凿斧刻般的印记,才会真正融入深圳人的血脉,“双创”周在深圳备受欢迎,也可想而知。

谈及创新、创业,并非总要回望历史,今日之深圳亦正在创新引擎的驱动下高速前行,只是眼下的“创新”变得更加润物无声。听深圳人说话聊天,“想自己做点事”或者“大家一起来做点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句。

在深圳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人真是为了填不饱肚子、活不下去而发愁呢?很多人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去创业、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做点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里的“做点事”,就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即使未有言明,创客精神已然彰显。

源自内心的呼喊,深圳的“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位26岁的创业者曾这样说道:“我宁愿要不安稳的生活,也不愿意过没有挑战或刺激的单调乏味、没有意义的日子。那样的生活就像跑了汽的可乐——可乐跑了汽就是甜水。”甜水不是不能解渴,也不是全无味道,但对于新时代的创业者而言,他们要的是原汁原味的、有点“冲”的可乐,他们不愿意过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生活,而希望在创新的挑战中体味人生的意义。

兴趣,包含了主动的意味。如果说一些创新是因为走投无路、被逼无奈、背水一战,那么创新之于创客则更像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简单说,这二者的区别就是“要我创新”和“我要创新”的区别。今天,义无反顾投身“双创”的深圳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听从内心声音的自觉。

今年年初,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三大政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创业、创新是深圳人的一种自觉,也是城市的内生动力和要求。

尽管这些年来深圳在“双创”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双创”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容不得懈怠、啃老本、守旧摊子。创新无止境,城市才会日益昌盛。有精神根系和内在价值的城市才立得住,才能行稳致远。

源自内心的呼喊,深圳的“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在社会急遽转型期,深圳需要让血脉中的创新因子不断被激活,才能让深圳变得更新、更美、更迷人。让创新的激情持续喷薄,除了制度保障,还要有文化和观念驱动。今年年初,深圳推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从“重点建设3至5家新型文艺院团、1至3家文体院校和3至5支高水准竞技体育队伍,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

引进、培养一批文化名家和艺术、体育英才”,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达到2.4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一站式’服务”,再到“全面建成‘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一批代表国际化市形象的文化地标,等等,深圳欲成为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的梦想和雄心展露无余,而这样一份大手笔的线路图,无疑也将引领和推动深圳“双创”更上层楼。

三十多年前的深圳,众多“拓荒牛”义无反顾地来到深圳,是渴望舒展筋骨、挣脱羁绊,渴望追寻精神的解放和自由,渴望挥洒才智和创意,渴望在前人未曾走过的创新之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改革和创新就是他们的信仰。

而今,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加入到“双创”伟大的事业,将城市也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推向更令人心驰神往的未来。有精神根系和内在价值的城市才立得住,才能行稳致远——创新永远是深圳的根和魂。(作者:彭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