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采访团探访阿育王寺:“宁波帮”的文化密码

来源:贵阳网
2016-10-17 15:31:36
分享

贵阳采访团探访阿育王寺:“宁波帮”的文化密码

  世界文化遗产庆安会馆,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曾是联通商贸的重要场所。

贵阳采访团探访阿育王寺:“宁波帮”的文化密码

宁波三江口,姚江、奉化江、甬江汇聚之处,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贵阳采访团探访阿育王寺:“宁波帮”的文化密码

  宁波老外滩,曾经见证了五口通商的历史,如今成为酒吧文创一条街。

一生都没有涉足商业领域的阳明先生,没有料到五百年后,自己成了一大批商人的精神领袖。

“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五百年前,王阳明作出超越时代的判断。他的“新四民说”,拓展了商业文化的空间,也为商人们立起了道德标杆。

在日本和王阳明的故乡宁波两地商界,出现了一大批阳明心学的信奉者。在“致良知”学说的影响下,这些信奉者成长为一支极其特殊的商业力量——既有商人的创新冒险精神,又兼具儒生的道德理想追求。而这,亦是“天下第一商帮”延续三百年不倒的关键。

以王阳明为精神导师,走过财富积累的第一阶段后,古老商帮里的现代企业家,又开始向阳明先生寻求基业长青的答案。

阳明心学 穿越千年古寺漂洋过海

抵达阿育王寺的那一天,正是江南烟雨天。跨过山门,青砖小径,竹篱茅屋,古佛青烟。

五百年前,王阳明在这座建于西晋的古刹内,和88岁的日本高僧了庵桂悟对谈。

一念之间结下的机缘,让阳明心学漂洋过海,成为影响近代日本最重要的行动哲学。在日本企业界,更是出现一大批阳明心学的信奉者。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介绍,国际知名阳明学家冈田武彦,生前每半个月,都会给不同的日本企业讲解王阳明的《传习录》,授课对象是企业管理层。

讲课在一个讲习所进行,方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私塾。在讲习所,每个人都需要按照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行事,亲力亲为。

钱明也曾经在日本参加过这个讲习班。钱明回忆,讲习所平时只有一个人看门,开讲那一天,企业管理人员提前到达讲习所,自己擦洗桌椅,收拾整理。有时候,讲习所里长杂草,就需要这些企业管理者自己亲手除草。

在日本当代商界,王阳明理念最知名的践行者,当属稻盛和夫。这位被誉为“经营之圣”的企业家,从阳明“致良知”学说中提炼出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的掌舵者,作商业判断时不仅要符合逻辑,更要符合人类共同的道德标准。

日本左贺县株式会社社长川田先生,三年前开始参加稻盛和夫举办的“盛和塾”,“盛和塾”组织企业家们交流学习,川田先生每月都参加一次交流。

“我把公司的目标定位为‘让员工都能幸福’。”在学习会上,逐步了解王阳明的思想之后,川田先生认识到,即便公司只有15人,也应该先定下一个崇高的目标。

“新四民说” “宁波帮”的文化基因

这种和“致良知”理念共通的利他主义的商业伦理,在王阳明的故乡,同样信奉者众。

“老话说商场如战场,王阳明就教我们,打仗不一定需要武器。”宁波市工商联副主席杨军认为,阳明心学讲包容,企业想要做大,同样需要包容,需要和竞争对手一起成长。

“大家都有钱赚,才能长久。‘宁波帮’三百年不倒,就是认这个理。”宁波商帮研究学者王耀成说。

现代企业家从阳明思想中,更多的是学习经营管理之道。而更早之前,在王阳明生活的时代,他的“新四民说”,直接成就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宁波帮”。

宁波自古港通天下,汇集南北船帮,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东南物流中心,宁波素有经商传统。

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认为,尽管当时社会普遍重农抑商,但浙东地区经商风气也一定程度上为王阳明提供了思想创新的土壤。

明嘉靖四年,王阳明在为商人方麟撰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中,直述“四民异业而同道”,指出士农工商仅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为商人正名。

“新四民说”诞生后,当地崇商重贾风气渐浓。盐商王艮,特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到绍兴,向王阳明拜师。至五口通商时,“宁波帮”已是上海滩最重要的商业力量。

王耀成说,王阳明的“新四民说”,也成了宁波商人的精神路标——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家华人银行、第一位世界船王,都出自“宁波帮”。

“王阳明,可以说是宁波帮的精神领袖。”王耀成拜访过宁波几大商帮家族的祠堂,在祠堂内都能寻到阳明先生的痕迹。其中一座祠堂内的一对楹联上,直接摘录了《节庵方公墓表》中的话。这座祠堂的主人,正是有名的糖业大王。

商亦有道 企业基业长青的密码

“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不仅肯定了商人的地位,甚至还指出,商人只要心中有“道”,依旧可以成圣贤。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定宝教授认为,王阳明在道德上为商人树立的标杆,促成了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的形成——宁波帮虽然以商为本,却不唯利是图,讲究诚信。这也是“宁波帮”迅速崛起的关键。

在王阳明的故乡余姚,电子企业老板姚国祥,也是阳明先生的粉丝。二十年从商路,对他触动最深的,不是哪一笔大订单,而是十年前,一位丈母娘对女婿的呵斥。

一对新人新婚28天,新房起火了,查找原因,正是姚国祥供应的零部件出问题了。丈母娘特别生气,对女婿说:“这就是烧了我对你的信任!”这么多年,姚国祥一直记得这句话。为了解决了阻燃问题,他将成本提高了30%。

做生意不违背良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姚国祥的企业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成长,每年纳税超2千万。

和姚国祥一样的宁波商人,以王阳明为精神导师,完成财富积累的第一阶段。现在,更多的宁波商人想要寻求基业长青之道。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人们又从王阳明身上找到了答案。

日本名古屋,是百年老店最集中的地方,由此姚国祥去了一趟日本。到了名古屋,他发现,百年老店的秘方,并不是MBA课上老师教的企业管理之道,而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企业文化。

回到宁波后,姚国祥找到当地的阳明学专家,为企业管理导入阳明文化,管理者以诚心待员工,员工也以诚心待工作。最终,厂内员工流失率下降至5%。

兜兜转转一圈,姚国祥想明白了:“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还是得向自己的文化找答案。”

记者手记

心忘鱼鸟自流行

到了绍兴,才知道王阳明为何偏爱这座城池。

这里的山峰、水畔、古桥、墙头样样皆是景致,处处都让人流连。

登高,这里有会稽山的胜景。大禹陵、香炉峰、石帆山……哪一处不是王阳明的所爱。有时,他策马来到山下,却并不刻意登山,却只是抬头仰望,寻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禅机。

山看倦了,这里有水。或宽或窄河道穿城而过,将绍兴划成多块,又将其紧密联系。在乌篷船中盘坐、小酌,王阳明只与流水为伴,独观江南女子于埠头浣洗的温婉仪态,遥看远近民居窜出的袅袅炊烟,最终于水街两侧商贾叫卖声中慢慢睡去。

有了水,自然有桥。曲水纵横的绍兴城中,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连接南北。光相桥,始建于东晋,王阳明的先祖王羲之或许在此留下过墨宝;八字桥,建成于南宋期间,苏东坡似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站在桥上,往事越千年,王阳明一定与孔夫子有着同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过,把山、把水、把桥,把这个城市的昨天、今天联系在一起的是传承千年、未曾中断的文脉——据考证,2500年来,绍兴城址稳定未变,格局依旧。

深厚的历史打底,让行走于此的陌路人,产生一种“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的错觉:蜿蜒曲折的青石路上,会不会走出一位数百年前的宋代佳人;低檐黑瓦白墙中,能不能听到千年来未曾停歇的读书声……

绍兴之美,让王阳明沉醉。不过,突然袭来的秋风,却让王阳明从梦中醒来——这里是修文龙场,原来他又梦到了故乡。

毕竟已是深秋,何陋轩颇具寒意。就在这时,王阳明听见门外有熙熙攘攘之声,于是赶紧从石床上坐了起来。推门看,原来勤奋的学生已在温习昨日的功课,善良的苗民又送来了不少米粮。

这一刻,王阳明皱紧的眉头舒展开来。“我与一群圣人为伍,又何须过分惦念故乡?”想到此处,王阳明开怀大笑,转身回房,写下了“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行”的名篇。

数月之后,一纸调令送往龙场——守仁任庐陵知县。于是,王阳明终于迈上了出仕回乡之路。

链接

了解王阳明首先该看哪本书?

一提到王阳明,他的很多头衔让人炫目。真正想要了解这名大儒,就必须从读书开始。与王阳明相关的书籍,如今已经多不胜数。从哪本书开始读、怎么读?对此,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建议,想要了解王阳明,最好先从《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起。

钱明不仅是国内知名的阳明学专家,有着30年的王阳明遗迹考察经历,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国际著名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的弟子。冈田武彦作为一名日本阳明学研究者,近几年来随着一本王阳明传记的大卖,逐渐被国人熟知。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冈田武彦68岁提笔、93岁完成,花费25年时间的心血之作,也是他为大众能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而写作的全面丰富的通俗传记。钱明担任此书审校,他说,为完成这部作品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8个省区、80多个县市,三次到访贵州修文龙场,行程2万余里。“凡是王阳明走过的地方,恩师都去过,是通过‘体认之学’研究阳明学的表率”。

去年12月13日,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等联合评选的“预见2016年我喜爱的10本书”揭晓,《王阳明大传》这部学界权威的“心学读本”上榜。著名传媒人梁文道感叹,《王阳明大传》作为一本学术类的书非常畅销,足见该书的含金量。梁文道引用王阳明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总结该书,一语道出王阳明心学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也显示出冈田武彦在此书写作中付出的心血。

冈田武彦在查阅充足的史料、参考前人和当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和多次阳明遗迹考察的基础上,从心学发展脉络的角度,在此书中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

钱明说,作为冈田武彦晚年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其十余次访华,数次寻访王阳明遗迹,所有心得、感悟,绝大多数都写在《王阳明大传》中。“对该书恩师的说法是,‘用自己心在写’。”

张明说阳明

稽山书院 群英荟萃

(张明 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稽山书院是绍兴著名的千年书院,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明代王阳明先后在此讲学,尤以王阳明讲学时最为鼎盛,为浙江培养了大批王门弟子,阳明后学集大成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一书中,称其为“浙中王门”,列为天下王门八大学派之首。

稽山书院始建于1040年,为北宋名臣范仲淹创建。书院位于绍兴城内卧龙山之南,与古代越王勾践的宫殿遗址——越王台相望。书院规模宏大,范仲淹聘请名儒主讲,远近受业者闻风请教。南宋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1170年,南宋名儒朱熹奉命到绍兴管理茶盐事务,他于政事之暇,亲到书院讲学,绍兴学风大振。至元代,书院继续重修扩建,学脉流衍不绝。元末明初,由于战乱不断,书院被毁废弃。明正德间六年(1511),山阴知县张焕重建书院,恢复讲学活动。

稽山书院最盛时期为王阳明晚年归隐讲学的六年。1521年,王阳明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之乱,挽救了明朝被颠覆的命运。王阳明因军功擢为南京兵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新建伯”。对于王阳明立下如此大功,宦官和朝中权臣十分嫉恨,诽谤四起,流言满天。王阳明上疏请辞爵位,要求归隐绍兴老家。从1521年至1526年,晚年的王阳明在稽山书院专心讲学,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弟子云集影从,以至书院和附近寺观都无法容纳居住。

正当王阳明讲学稽山书院之时,陕西关中著名学者南大吉出任绍兴知府,他倾慕王阳明的为人与学识,于是执贽请益,拜王阳明为师。鉴于稽山书院无法容纳学生,南大吉乃将书院加以拓展,增建“明德堂”、“尊经阁”,又广置学田,月给廪饩,择绍兴八邑才俊之士就读其中。此外,南大吉还刻印《传习录》三卷,风示远近,作为学者为人之圭臬。尊经阁建成,南大吉特请王阳明撰《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在《记》中表达了“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的道理,要求学生闻良知之学而求诸其心,即为真正的“尊经”。

王阳明在稽山书院培养的最著名弟子是钱德洪、王畿。钱、王两人天资聪明,勤学善思,成就卓越,是王阳明晚年最得意的两大门生。王阳明在稽山书院讲学时,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便将初到书院的学生交由钱德洪、王畿进行讲授,故钱、王有书院“教授师”之称。王阳明出征广西之际(1526),将一生学问总结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钱、王对此理解有所差异,王阳明于是在绍兴伯府第的“天泉桥”上为两人进行了辨析,指出必须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的功夫,不可悬空想个本体。这就是著名的“天泉证道”故事。王阳明去世之后,钱德洪、王畿收集阳明遗作,精编写了《传习录》、《王阳明年谱》、《王文成公全书》等著作,成为五百年来王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文图除署名外,由特派报道小组:张可 申欣 路榕 许贝贝 黄震 赵越洋 庞博 采写/拍摄 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