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 关切天地人——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与市民分享科学精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14 14:03:56
分享

追求真善美 关切天地人——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与市民分享科学精神

“科学不仅求真,还要守善,寻美。”10月12日晚,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天津大剧院的“当代学者大讲堂”给市民带来了一场“追求真善美 关切天地人——试谈科学精神”的主题讲座。

龚克从今年的诺贝尔奖谈起,介绍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于近日揭晓,71岁的日本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部分媒体相继发出“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越来越老?”“日本近年为何屡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倾向发给老年人 获奖者男性居多 ”的报道,并将内容重点放在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国籍、年龄、性别上,而没有真正关注获奖者近30年“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这项成果上。针对这种现象,龚克强调,诺贝尔奖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诺贝尔奖本身,更应探究奖项背后渗透的科学精神。

龚克谈到,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有很多,从认识论角度,有人认为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从方法论出发,有观点指出科学精神是理性的实证精神和理性的怀疑精神。龚克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追求真善美 关切天地人”。

龚克旁征博引,列举了众多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从哥白尼的要让宇宙现象来解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强迫宇宙现象服从“地球中心”学说,到伽利略的“实验是获得真知最可靠的依据”,从王淦昌坚持科学态度避免了可能的笑话,到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中提出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通过故事,龚克阐释了求真是科学之本然,没有“真”就不是科学,没有“真”就没有科学。“真” 是真实的真,是实证的真;“真”是真理的真,是以实践为检验的;“真”是真诚的真,不含杂念地追求真理,在真理面前不迷信权威、不臣服权力。科学之求真,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既有求真的自然属性,也有守善的社会属性。”龚克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家面临的科学伦理的挑战逐渐增多。例如信息技术到底是是人与人更密切了,还是更疏远了?信息技术对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是否造成人类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人们在享用信息是会不会被信息出卖?这些问题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科学应有一份责任,要做到善待人类,善待国家,善待历史,善待自然。我们当代的科学研究者应像爱因斯坦一样“意识到作为学者和世界公民的责任”,像居里夫人一样“不受盛名腐化”,学习那些优秀的科学家为真理、为人类进步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自甘淡泊、不求闻达的献身与牺牲精神。

“科学不仅‘求真’而且‘寻美’。”龚克谈到,无论是梁启超的“真即是美,真才是美”,还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提出的“科学理论必定包含美学因素”,还是爱因斯坦认为的“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都体现出科学精神是具有美的内涵的。而在生活中我们提到的黄金分割比例,菊花、向日葵、松果、菠萝等植物在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上呈现出的规律(斐波那契数列),都让大家体会到科学对于美的揭示,体会到美是科学方法必备的品质,美是科学真理必具的要素,美是科学研究必然的追求 。

龚克最后提到,契诃夫曾说过,“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东西”。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精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精神,希望每一位科学研究者追求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将科技造福于人类。

讲座结束后,龚克与现场观众充分互动,耐心解答了大家关于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校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