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了艺术创作的最基本原则。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动员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两年来,我省按照中宣部的要求和部署,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采、创、送、种”,开展多种主题、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涌现出一批接地气、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优秀文艺作品。全省文艺工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扎根基层,采撷最丰厚的精神养分
白山松水之间,蕴藏着最质朴、最丰厚的精神滋养。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省鼓励文艺工作者带着创作项目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建立起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省直单位确定百余个基层文艺创作联系点和创作基地,开展常态化的基层采风创作。王长元、李发锁、格致等吉林作家入选中国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计划。
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催生出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作品。长影集团以全国道德模范、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的真实事迹创作了电影《老阿姨》。为了让影片更贴近真实,影片主创人员深入莲花县采集素材。主演李雪健、陶慧敏在莲花县创作采风、体验生活长达20多天。为确保质量,仅剧本就修改了20多次。
扎实的创作带来的是不俗的口碑。该片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庆祝建党95周年重点作品,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我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任林举深入延边、通化、白城、松原等地大米主产区进行采访,创作完成以粮食为主题的报告文学《贡米》,由《中国作家》杂志全文刊发。作家金仁顺多次赴延边州和韩国首尔等地,开展以中韩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创作采风活动,创作电视剧本《云在青天水在瓶》。吉剧、广播剧创作团队深入通化市,采访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宝贝回家”网站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在积累丰富素材的基础上,分别创作吉剧和广播剧《宝贝回家》。此外,我省还推出了国内首部哈萨克民族题材影片《白天鹅》,吉剧剧本《森林号子》《尊严》,长篇小说《冻土带》,广播剧《埋枪》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优秀作品。
惠及群众,让基层共享文化成果
我省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寻找创作灵感的同时,也将优秀的文艺产品送到群众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通过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吉林省市民文化节和农民文化节,全省2700多万基层群众有机会欣赏到我省文化建设成果,成为吉林省的一大文化盛事。农民文化节更是侧重精准文化扶贫,每年组织为全省贫困村送文化活动3000多次。此外,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组织“送戏下乡”演出4000场,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1.2万场。省文联组织开展多次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吉林电视台多个频道以频道栏目为载体,开展“文化大院百村行”等文化惠民活动。
在为基层群众送文化的同时,我省更注重培育基层自己的文化队伍,利用乡镇文化馆等文化惠民机构开展文艺培训,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基层文化的内生发展能力。我省著名舞蹈家王小燕牵头在全省推广“百姓健康舞”项目,累计辅导各地文艺骨干2000余人,全省数十万群众受益。省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对农民摄影爱好者进行辅导,连续多年举办农民摄影大展,“吉林农民文化摄影现象”逐渐在国内摄影界引起关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面向全省村长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省交响乐团、省歌舞团等演出单位深入城乡基层,进行表演技巧、活动策划等方面的艺术指导。
我省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在9月份举行的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上,省作协主席张未民作为典型代表发言。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立深入生活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基层挂职,做到真深入、真扎根、待得住,让脚踏实地的艺术创作成为常态,在白山松水间孕育出最美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