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都江堰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工程黏土固沙防护屏障。
日前,“‘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 在兰州大学逸夫生物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专家们高度赞扬“沙漠都江堰”治沙模式为治理荒漠化探索出新路。
此次论坛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由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即沙漠都江堰)、沙漠都江堰院士工作站、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国务院参事、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科院院士、沙漠都江堰院士工作站首席专家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伊朗农业与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贝赫鲁兹.安博普等,应邀出席了论坛会议。
“沙漠都江堰”负责人何延忠。
此次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展开了深度讨论,特别是围绕“‘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的生态建设主题,讨论沙害、防沙、治沙、用沙等相关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发表了《草地农业与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对沙漠都江堰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议和意见,为敦煌市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甘肃省敦煌市被中国库姆塔格沙漠三面包围,沙化侵袭严重,又南靠祁连山,每年汛期都会受到祁连山北坡肃北和阿克塞洪水的威胁。“沙漠都江堰”是敦煌防风固沙生态治理工程,是甘肃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之作,利用黏土固沙、石堤阻沙、生物防沙形成防风固沙荒漠化治理的三道屏障。
历尽数十年艰辛,工程浩大,曾移动沙丘石山500多座,开凿挖运分洪河道13条,拉运沙石料一亿多立方米。生态治理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把吞蚀阳关危及敦煌的沙漠推后5.6公里,为我国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修复创建了一个新模式。
“沙漠都江堰”工程疏导洪水、渗透洪水、过滤洪水、利用洪水,化害为利,挡住了沙漠东进的步伐,保护了敦煌。据“沙漠都江堰”负责人何延忠介绍,工程还曾分流特大洪灾泥石流,避免了毁灭性的灾难,使阳关古城消失的悲剧没有重演。
专家学者还就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生产、绿色思维方式、绿色生活习俗广泛研讨,并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办法和措施。
论坛过后,国务院参事、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还专门赴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兰州本部视察和指导工作。他高度赞扬“沙漠都江堰”的治理沙漠化新模式,并期待将将治沙产业进一步高端化、产业链化,实现区域共赢和协调发展。(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