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作品载生命走向永恒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很久很久了,我一直想为安徽省著名回族国画家颜语先生写篇传记和画评,却怕自己拙劣而零乱的文笔,破坏了这样一位才情浩荡的画家,以及他那生命与自然和谐的作品之整体形象。自从他的诗集问世以来,这种写作的欲望也便越发浓烈起来,甚至让我素来平静的生活难以安宁。这诗集是画家作画之余偷闲吟成的作品,却又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对丹青超凡入圣的造诣。集子的名子虽说叫《绿色的记忆》,那却是本通篇古色古旧体诗作。按说,这诗集似乎应拟作什么斋、轩吟稿之类的书名,而他竟超乎常然地将它命名以这如斯耐人寻味的文辞。诗与画本是同源之物,他正是以炉火纯青的画技锻造出美妙的诗的魂灵。我敢说只要稍稍地一翻,一种脱俗逸尘的艺术魅力,瞬息间便把你平日浮躁的心网住了,俘虏了。你会醉迷于山川与花木之间,也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他的画作——进而更欲在他那水墨挥洒之处,了却你一生昼夜不息的欲望。

作品载生命走向永恒
画家颜语。

他,可说是当今集理想、写实主义与唯美主义精华为大成的国画家代表之一——作品每以浓醇的诗味融进“有我、无我”的画境之中,并以深厚的笔墨底蕴表象乎纸上,因之而名重远近。

作品载生命走向永恒
观瀑图。

美学是脱胎于哲学而发展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物质——躯壳,与意识——灵魂的二元高度的统一。没有灵魂的躯壳只能是死寂而单调的低级物质,而灵魂之所以能存在于世界,同样也必须有躯壳作为载体。但灵魂的永存,并非仅仅依赖于躯壳。别误会,这决非在作唯心论的宣传——在艺术领域中,真正传世的作品,便是艺术家灵魂万劫不泯的载体,是生命进入永恒世界的时空隧道。

显然,颜语倒是位幸运者,他正是这样一位能以作品载荷着生命,突破时空屏障,永恒传世的画家。

遥想抗战的当年,倭寇的铁蹄正肆意践着我炎黄神圣的疆土,狰狞惨淡的日子,并未曾冷却凝固住,他一心为光大我中华文明而奔腾的热血。那也许是个雪雨肆虐的黄昏,青年时代的他,挥泪告别年迈的父母,毅然负笈踏上游学巴蜀的征程。不必说跋山涉水的劳顿,以及那旅愁难奈的煎熬,他终于来到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所当时铸造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并以非凡的才华考进了这通向国画艺术圣殿的大门。他非但颖悟过人,而且谦诚善良,勤学好问,因而,很快地他让陈之佛、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诸大师,惊讶地感到:他们发现了一位前途不可估量的弟子,一位画艺将能管领时代的天才!于是乎,言传身教,暗授秘诀……一切无疑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使得他的山水画技日有大进——对帖学一丝不苟的咀嚼消化,对革新派纵览无余的领悟汲取,对往古与当世山水创作的甄选扬弃,对中华民族数千载文明本质的反思感悟,便促成了他异乎常人的山水皴法。

作品载生命走向永恒
雪山高卧图。

在这位天才如椽的笔下,山峦叠嶂,真切而超越现实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有生以来最强烈地震撼——震撼于他那惊世的水墨挥洒之间!生活的艰辛,锻造出他笔势的刚劲之力;高人的教诲,涤荡去他墨法的烟火之气:积墨厚实,皴擦老辣,质感强烈,线条刚健,枯润得宜,墨彩透明,营造自然,写实写意兼而有之。空间的量感与视觉的张力混合无间,艺术的神秘与民族的精魂合二为一。我敢断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山水画技中必然会有“颜语山石皴法”的出现。

在这位天才如椽的笔下,亭舍楼阁,亦是显出异众的风采,造型每以江南旧式楼舍为多。墨法润厚,线条细腻端工,层次变化精微。古法的玄妙与新派的夸张,在他一如丹炉的法度里,熔炼得浑然一体。

在这位天才如椽的笔下,花木,犹能让人如斯惬意。勾点的娴熟,描摹的生动,造设的自然,分明看得出他那《芥子园画谱》厚实的底功,与个人先天的灵性,二者是如何不同凡响地让人望尘莫及!

除此而外,他画云、画水、染天、留雪、点苔等,也兼而能超乎俗众。总而言之,他的作品守放得法,变化有度,形、势、韵、性均能管领当今国画的风采。

人云:好文章必道前人之所未道;我言:颜语作品乃写前人之所未写也。因而,他的国画显然是继陈之佛、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那个时代之后,艺术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回想建国以后的日子,他也曾饱经五、六十年代社会动荡与十年浩劫的风刀霜剑,而他的画里却没有怨恨与呻吟的苦楚。夜半的惊梦怎魇得住对黎明的希冀?于是乎,他总以平静的画魂将往昔的一切平和淡化——淡化成对绿色永恒的记忆;浮想春风骀荡的改革岁月,他虽置身在这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年代,而他的画里却没有车马喧嚣、时不我待的压抑。人为的困惑,锁不住对闲适的向往,于是乎,他总以平静的画魂将时代的缺憾修整塑造——塑造成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的意象。

爱因斯坦不是这么说过吗:“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个没有宗教感情的人”?我想这对于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来说,大凡也都如此,一如李叔同遁入空门的谜团,总让世人许久以来难以揣度。也许是这样吧:科学巨匠与艺术大师,他们的思维远远超越他们那个时代知识结构的框架,于是他们对生命与宇宙本质的诠释,只好求助于另一种哲学方式。而颜语可谓这天才中的一位,他虽说是真主安拉的子民,可宗教观在他超人的智慧中倒是一种一元论的飞升。无怪乎他作品的表现,却是那种伊斯兰的圣洁庄严,与佛性的空幻神秘高度化合的混沌,是跨越时空的天人合一的谐奏曲。只有以作品载荷生命走向永恒的艺术家才真正是伟大的。我忽然感到:那些整日为着各自被日益炒得发煳的观点,而拼命喋喋不休的争论者,相形之下,他们自诩的所谓画论“雄辩”将是如斯地幼稚与平庸,甚至是一种可悲!

读颜语满纸灵性的作品,总让你快目怡神,让你平素驽钝木然的心充满窈远无垠的遐思。或远岫喷云,奇峰插天;或飞瀑泻玉,松涛腾碧;或风竹萧萧,牡丹斗春;或夭桃醉雨,红杏出墙;或溪亭消夏,午梦柳阴;或霜叶漫山,黄花三径;或小桥流水,篱落人家;或渔舟唱晚,孤鹜落霞;或清风淡月,烟棹渔灯;或云水苍茫,帆影参差;或细雨空蒙,烟岚幻化;或雪山人迹,梅黄半弄;或山寺闻钟,寒鸦点点……无一不让你终无驻足的魂灵,即刻融进了和谐的大自然。

且看《杏花春雨》,那是一幅笔墨登峰造极、诗意回味无穷的佳构,一派江南的春韵“呼啦啦”涌到了你的心头。大胆破格的营造,泼墨层染的烘托,循法立新的皴擦,摄影技法的融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抬眼望去——

半山间一株苍老的红杏,在江南细雨如丝的日子里破蕾绽放。透过红杏的花枝,向远向下眺望:远山在烟雨中隐约,一江春水漫无边际。有两人在这远离市哗的石桥上喁喁私语,不知是在谈情说爱,抑或分享春色?烟水苍茫之间,

是谁撑出一叶扁舟,悠然长吟?那满树杏花的红韵直欲染红了他的竹篙。这情景是古诗,还是春梦?置身于这虚幻飘渺之中,谁也无从说清!故而有人题此画而吟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春雨桥头远市嚣。

是梦是诗浑不解,杏花红欲上吟篙。”

当然,我对此作还有更深刻而震惊的感受:只要走进这几欲登仙的画里,人们的灵魂会彻底地净化,道德律会不断地升腾——于是,所有借图腾的诅咒,草昧的野蛮,对谎言的嗜好,对物欲的贪婪,无疑都随着他那返朴归真的造境,顷刻间发生不可逆转的蜕变——从此,生命的春意将自冷寂中萌动,滚滚的红尘必从厮杀静安……

再如《江上秋夜图》、《春雾牡丹图》、《秋江晚眺图》、《疏篁双雀图》、《雪山高卧图》、《溪山消夏图》、《秋江月夜图》、《山林闲话图》,以及《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也均以旷世的笔墨和入化的造境,让你沉湎其中,迷离而忘返。艺术的魅力与作品的精魂,永恒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深处震憾!

因而,我时常在怨愤:这信息时代的媒体,不过是自诩的神通广大,有时甚至是何等地苍白无力和浮躁浅薄!他们竟然没能将这画坛的巨人,从皖西北的边陲托举出而展示于整个世界!

一口气唠叨了这么多,我仍感到笔不逮言,言不尽意。忽然间,我想起了我曾为他的书斋——“一溪风月草舍”题写的联语——那也许是对他平生较为真切的评述——就让它聊作这篇赘言的结尾吧:

“常任逍遥,趁半舍烟霞,满庭芳草,且把画图写去;

已忘荣辱,对一溪风月,四野闲云,好将诗句吟来。”(秋屏)

编辑: 黄硕标签:
变数 武装到牙齿
揭秘Airbnb商业模式:如何成为全球估值第三创业公司 央行:向证金公司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高考撕书狂欢过后 看各学科知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