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支书心为民--记南皮县博古于村党支部书记昝德仁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沧州5月28日电 走进南皮县冯家口镇博古于村,村“两室”前宽敞洁净的村民健身娱乐广场上,村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吸引着村里的男女老少驻足观看。见记者走来,村民于秀琴擦了把脸上的汗水,边扭边说:“自从俺们村修了这小广场,咱老百姓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闲着没事,大家在一起跳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呀。这都是俺村的好当家人昝德仁给俺们带来的好生活呀。”
于秀琴口中的昝书记叫昝德仁。今年69岁,2003年,他担任博古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危难之际村民请他去当家
博古于村,是一个拥有1300多人的杂姓村。2003年以前,一到下雨阴天村里的土道无法行走,甚至孩子无法去上学;村民吃水难;浇地难;连外村急着嫁人的姑娘一提起博古于村也是直摇头。村集体外欠债务达17万,上访告状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 下一任支部书记担子由谁来挑,成为摆在镇党委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综合权衡考虑,镇党委锁定一人,此人就是昝德仁。
“那会他家五金厂干得红红火火,一年挣收入可观。老早人家就买了小轿车,脑子活,为人厚道。”村民纪彦政评价。考虑到他在村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应该能够趟出一条新路子来。村里几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也一起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将村里这个烂摊子接过来。
然而妻子并不同意,在她看来当时的境况不但可以挣钱还逍遥自在。一旦接下这个担子,就要切实为村庄担苦受累。但架不住乡亲们再三请求,昝德仁一想,得,接受这个挑战。面对父老乡亲的期盼和乡领导的信任,他毅然走马上任。
要干就干出名堂来
凡是村里人都知道昝德仁脾气倔,尽管上任之初村集体有一屁股外债,也挡不住他干事的决心,“我们村是穷,可穷不是资本。没钱也要干事,不然群众选我们干吗?为了打消村民对村账的疑惑,他请来相关部门对村财务审计并予以公开。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定期向群众公开,做到让村民心中有数。账务公开、透明,百姓的质疑声少了,村干部的威信也提高了。 “几百双眼睛看着你,其实他们不是很注重村干部的能力问题,而是村官经济上干不干净,处事公正不公正。”昝德仁解释道。
班子力量增强了,人员关系理顺了,接下来,就该是如何让群众富裕的问题。他决定首先从改善本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做起。于是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并自筹资金建设水塔,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彻底告别了吃水的老大难问题,每家每户24小时不断水,至此实现了家家喝上自来水的目标。
吃水问题解决后,他又“盯”上了学校。“土台子、泥孩子”,“教室抬头望见天,桌椅破烂坐着翻”是昔日博古村小学的真实写照。为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将成为危房的老校舍卖掉,“可资金还是不够,我就自己开车去镇里、去县里争取项目资金,我那个时候真是求爷爷告奶奶地四处化缘,因为过度疲劳,差点跟人家撞上。还好最后争取了30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他欣慰地说。新建了占地21亩、42间平房的学校,修建了篮球场‘建起了学农基地,博古于、七间房、李皇亲等五个村的上学问题有了着落,近300个孩子终于可以做到明亮的教室里安心上课了。
2004年,他又筹集资金修了1500米的砖道。2006年,又引进资金20多万元扩建了3000米砖路,村内主干道全部贯通,出行难的问题彻底解决。过去,一到晚上村里就黑灯瞎火,村民出门很不方便,又投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5盏,现在一到晚上村里各条路都亮堂堂的。
博古于村共有土地2400余亩多是旱田,昝书记自筹资金并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共打深机井七眼,全部成为水浇田年年增产,解决了村民靠天吃饭的问题。
“对了,还有一件事,多亏了昝书记呀!村东原来有一座“S”桥,两侧没有护栏,都成了危桥了。有好几次下雨桥上滑,有好几个村民开着拖拉机直接冲下去了。昝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筹集了7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又争取了40多万元重新把桥修直,解决了一大隐患呀!”纪彦政接着说。
一桩桩实事,一桩桩好事都做到村民的心坎。深得民心,不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无一不对他竖起大拇指。多次被县里市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支部书记”南皮县“十佳领头雁”等荣誉称号。
物质精神文明两手抓
村庄干净了,环境变美了,可并没有满足现状,如何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又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招商引资,村里新建了很多五金厂。随着村里的企业增多,用电量也大了起来,昝德仁又在县里争取了4台变压器。
他还提出新思路,叫做“农忙种田,农闲挣钱”。新的企业给村民又有了一笔新的收入。
2008年,博古于村经过公开竞争建起沧州市第一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在国家财政提供扶贫资金基础上,161户村民入股15万元。昝德仁说,开始的那半年,协会共发放小额贷款24.5万元,79户村民利用互助金发展了种植、养殖、手工及农业服务等,入股会员享受到了总共7500余元的利息分红。为保证互助资金科学管理使用,相关部门组织村民选举产生了管理小组。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本村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优先支持村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村民刘立强特别高兴,他向村互助金协会申请贷款养猪,养的猪卖出了高价,赚了7000多元。刘立强说:“这得感谢互助资金,帮助咱鱼跃龙门。要不是协会贷给款,咱哪有这么大的本钱。村名刘凤月的女儿考上大学,贷给她2000元。村名尝到了入股分红的好处。
也正是因为他没架子,村民遇到给孩子买房钱不够、生病住院等事都愿意找他帮忙,他就是这样和村民“打”成一片.“俺儿子患病住院,在书记带领下村党支部、村委会马上组织为俺家捐款,6000元的救命钱哪,俺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对全村老少表示感谢。”村民刘凤合激动地说。
生活富裕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村里投资60多万元建了村委会办公楼,除办公室外,还有互助资金室、图书室、卫生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器械室等。只要大伙有空就去图书馆看看书,打打乒乓球,“不再像以前,没事的时候就打麻将了。现在跳跳舞,每天也挺乐呵,昝书记可是大恩人。”于秀琴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