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欲建有轨电车 山城交通工具"七十二变"你见过几个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939年:马车——出现得比公交车还晚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国内物资运输枢纽,汽车运输力十分孱弱,交通部为此设置重庆驮运管理所,马车才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在重庆城中。化龙桥开设了重庆城区第一家客运马车行,经营化龙桥至上清寺的客运业务。直到解放初期,重庆建立公交车队时,因为车辆数量不足,还曾用马车当作公交车使用。
1945年:缆车——仅存一座也已废弃
重庆第一条客运缆车线在望龙门缆车投运。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2辆客车厢初期每天上下运客约0.7万人次。沿川江上下的客货船上的人货,多通过此缆车进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拆除。此外,还有两路口缆车、龙门浩缆车和储奇门缆车,如今均已被拆除。1984年国庆,朝天门缆车投运,2007年停运,现基本废弃。
1956年:无轨电车——伴随山城近五十年
元旦,重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上清寺至小什字,全线通车。当时仅有的几辆电车为“55”型电车,拖挂“重庆二型”车厢。401、404、405路无轨电车,直到2004年才退出我们的生活。至今,小编都还记得“铰接式车厢,三开门,车顶上伸出两根杆子斜挂在电线上滑行”。
上世纪70年代:气包车——气包会随着车身抖动而晃荡
气包车的真正名字叫做“常压燃气车”。那个年代石油短缺,才想到了用天然气当公交车的燃料,但天然气的巨大体积,只有将天然气不经过任何压缩,直接灌装到厚橡胶包里,装满了就上路。上世纪80年代,是气包车的鼎盛时期,重庆有1/3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气包车成为城市一景。
上世纪80年代:索道——由交通工具向观光景点转型
重庆长江索道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连接重庆南岸区至渝中区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跨江索道的运输功能逐渐弱化,索道停运。2012年,重庆市对索道进行了重新装饰改造,恢复营运。使这一特色交通工具向旅游观光景点转型。
上世纪90年代:快艇——两江水翼飞船从俄罗斯引进
当时市民俗称水翼飞船为快艇。上世纪90年代,未修通高速公路,其一直是重庆主城前往涪陵、万州方向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当时,重庆主城区到万州,坐车约需10多个小时,坐快艇6小时就到了,成为沿江人民上下首选交通工具。重庆到万州最出名的三艘快艇分别叫慕仙号、慕娘号、慕妮号,都是从俄罗斯引进。直到2005年,随着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快艇才基本退出重庆水运市场。
1996年:皇冠大扶梯——亚洲第二长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
由于重庆山多,原来公路交通不方便,电梯、扶梯就成了重庆人上下山的交通工具。皇冠大扶梯又名两路口大扶梯,连接了两路口和重庆站,全长112米,全程运行2分30秒,每台最大载客能力为13000人次/小时,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
相关报道
- 宜家拒绝“蹭睡” 重庆商场暂未接到总部指令
- 重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再扩围 4万企业受益
- 重庆8岁女孩患上罕见脑溢血
- 清明三天假期779万人次逛重庆 旅游收入超42亿元
- 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 重庆排第12位
- 世界最长风筝亮相重庆武隆2015国际风筝放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