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趋正民风始淳——山西基层社会风气悄然生变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反“四风”、落实“八项规定”和高压反腐形成态势以来,随着党风政风明显好转,记者近日在山西一些地方调查采访时发现,山西基层社会风气悄然生变,日趋向好。
攀比浪费减少勤俭节约成风
“人情大于债,头顶锅盖卖。”前些年,一些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渐成风气。从孩子出生、满月、周岁、12岁、上大学、当兵、结婚到老人过寿、过世,都要大摆宴席。部分群众被攀比之风裹挟,比排场、比阔气、比彩礼,背上沉重负担。
记者近日在运城、吕梁等地采访发现,攀比浪费的陋习明显减少,一批倡导勤俭节约的 “村规民约”蔚然成风。
绛县西荆村,素有“六六”“八八”的说法,汤要甜、咸口味各三样,菜要四荤四素四海菜。2008年后演变为“十五圆”,即“七碟八碗三大件,鸡鸭鱼肘任选三”。
“今年起,操办红白事 ‘九菜一汤’,一桌饭菜不超过10道。”西荆村村委会主任李廷文说,现在党员干部带头抵制大操大办,村民代表参加的红白理事会还制定 “村规民约”,“个别有钱人想大办也不行,办一次事至少能省1万元”。
“能人”不再通吃“好人”登上奖台
“过去表彰的都是厂矿老板,今年第一次表彰道德模范。”今年3月,刚被评为 “交城县2014年度社会道德模范”的任红生说,十几年来,县里每年都会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普通老百姓很难登上领奖台。
受不良政治生态等因素影响,前些年,一批相信“没有办不成的事”的“能人”大行其道,清廉的干部被看不起,老实人被认为“没本事”。加之,政府 “奖能不奖德”,一定程度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
令人欣喜的是,近两年来,各地举办的评比表彰活动中,原本吃香的“能人”正在给基层道德模范、民间好人让出一些位次。
在晋南,浮山县首次评出“十佳道德模范”“十佳农村矛盾纠纷协调员”等称号;在晋中,昔阳县2013年成立“好人事业促进会”,连续两年评选“昔阳好人”;在晋西北,繁峙县首次拿出10万元,重奖10名“繁峙好人”,让好人不吃亏。
任红生说,这次“不同寻常”的表彰,让他看到了社会风气的积极变化。“多倡导传统道德中的人性美,让有德之人与有能之人一样光鲜。”
炫富骄贫不再社会责任回归
“原来企业家回馈社会不光是捐钱、修路、建学校。”在3月中旬举行的山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培训间隙,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庞乃东对记者说,企业家的个人道德、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等,首先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山西省工商联宣传部长方祥华说,这是近10年来山西首次以社会责任为主题举办的大规模专题培训,共200多名省、市、县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联人士参加。
曾因“煤老板七千万元嫁女”备受关注的晋商群体,常被舆论打上“黑金”“暴利”等标签。山西运城一位民企负责人认为,传统晋商文化的核心除了诚信,还包括密切的政商关系。然而,当前高压反腐形势下,一些民企负责人也正因畸形的政商关系而锒铛入狱。
“经济转型期,除了产业转型外,还要过心态关。”大同一位民企负责人出于生意需要,为买一辆奥迪车甚至开了三次家庭会议。这位民企负责人说,从高调炫富到低调做慈善,从动辄豪车三五辆到现在换开普通车型,民营企业家不能忽视自己对社会的影响,更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德孝文化张扬“街头养老”消失
77岁的“上访户”焦雨高,最近突然不上访了。“过去看到一些干部不务正业,心里有气,就想给他们制造麻烦,一访就是几十年。现在村干部为群众办事,我不能再给他们添堵。”
焦雨高老人是运城市盐湖区五曹村人。位于山西南部的盐湖区,正是舜帝德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两年前,五曹村建成一座花园式的“德孝文化苑”,村里老人一天花3元钱,就能在“老年之家”吃午饭、休息,还能在文化活动室和小广场上休闲健身,告别过去“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的养老窘境。
五曹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学军说,把村里孤寡老人集中起来统一代养,不仅解决老人吃饭和文化生活的问题,还能引领越来越多的村民爱老、敬老,形成社会风尚的大转变。近两年来,每年都有爱心人士、厂矿青年捐款,理发馆免费为老人理发,更有村民送菜、送面。
在盐湖区,类似五曹村这样的“德孝文化苑”已有180多家,而旨在扶助农村老人的 “老年灶”“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已在山西遍地开花。
党风趋正,民风始淳。基层干部群众呼吁,对民风向好迹象,要倍加珍惜,大力培育;对民间不良风气,不能听之任之,既要主动作为,扶正祛邪,又要继续狠刹党内“四风”,保持高压反腐,用优良党风带动民风持续好转。(新华社太原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