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知名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 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

新京报 2015-02-20 08:42:54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知名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 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

  马金瑜和丈夫扎西。

知名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 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

在蜂场里劳作,是扎西一年最忙碌的时节,这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生计,帮助灌装蜂蜜、装纸箱。图片/马金瑜提供

知名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 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

  高原藏区的农民淳朴善良,他们会等候在路边,把最好的食材卖给远方的客人。

知名女记者远嫁藏区开网店 助当地农牧民卖特产

知名媒体人马金瑜远嫁藏区,助当地农、牧民打开销路,将天然优质食材销往各地

在寄售给客人的礼盒中,通常会有一封信,装在古雅的信封里,几行来自远方的问候,让人心暖。

马金瑜成了媒体圈一个传奇。

熟悉她的人都叫她“金鱼”。她曾在北京、广州当了14年记者。她采访执着,有股不管不顾的劲儿,她的文字细腻绵密,打动着许多人的心。

几年前,一次采访之后,她嫁给了扎西,一位青海的藏族牧民。养蜂、收花椒、拉运黄菇,过上了没有红绿灯的生活。

回归了自然,这个跑遍全国的记者也把更广阔的视野带到了那里。在微博和微信上,她为高寒偏远牧区和山区的农牧民寻找销路,把天然的食材送达内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农牧区的贫困家庭和福利院。

她寻求一种信任。信任那些牧民,信任远方的客人。她愿意先发货,再收钱。用有藏族气息的信纸给每个人手写祝福。

她希望把在文字上使的拙劲放在生意上。每一个包装,每一个回答,都下意识地把所有心思都献出去。或者说,那不是生意,是她的一种生命的新尝试。

马金瑜需要学会适应。适应藏区的慢,和天南海北的快。她也在改变,改变这慢与快。她记得牧民们的等待和期盼的眼神,也被远方买她蜂蜜黄菇人的信任所感动。

我们决定请马金瑜自己写下这段经历,没人比她更了解那里的生活。她也怀念写文字的时光,如今这时光只能被压缩到后半夜,当一切忙碌结束之后。“写文字(的能力)是老天带给我的,我得珍惜它。”

和扎西结婚的时候,我们都没有钱,当地人都以为扎西娶了一个北京的富婆,而且脑袋有毛病,不然,一个大城市有工作单位的记者,怎么会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

直到今天,很多当地人依然以为我是“富婆”,因为有那么多的快递发往各地。“我们青海是不是啥东西都好呀?”他们经常好奇地问我。

而我的同事和很多老朋友,也以为我疯了,或是受了什么刺激,一个干姐姐得知我嫁给了藏区的蜂农,嫁到了青海“那么远那么落后的地方”,嚎啕大哭:“马儿……你……你就这么把自己给嫁了!……”

反正是嫁了,先过日子吧。

后悔嫁到藏区

2011年12月,扎西第一次坐火车离开青海,离开蜜蜂,那时候我已经怀老大三个月,还在北京工作。

扎西在北京呆了两个月,他每天问我的问题总是把我噎住:“早上为啥地铁上的人都在睡觉?为啥没有一个人在笑?”“为啥这里的肉这么难吃?水这么难喝?”“为啥这里的天总是灰蒙蒙的?”

后来,他终于提前回青海了,一出火车站,他就跑去吃了两斤手抓羊肉、一碗面片,“我回青海啦!我吃上草膘羊肉啦!”

生下老大,产假结束后,我开始了两地奔波的日子,每隔一两个月,我坐火车或者飞机赶回青海,在家呆一两天又赶紧跑。

孩子8个月的时候,我回家抱他,阿爷说:“叫阿妈呀,妈妈回来喽!”他看着我,转头爬开了。是的,他根本不认识我。

一直到孩子11个月,扎西去挖虫草,老父亲养蜜蜂,家里没有人看孩子,我用背篼把孩子兜在胸前,带着他一起去杭州采访。那会杭州特别热,孩子的肚子和大腿很快热得全是痱子,我和当时采访的医生聊天,孩子睡着了,就把他放在一边的沙发上,医生用绿色的手术单给孩子盖上,叹了口气说:“还有你这样当母亲的……”

2012年春节,扎西把一点虫草和草原野生黄菇带到广州找我的时候,我也没有半点留在青海的心思——茫茫草原,巨大的文化和习俗鸿沟,落后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我每次回青海探亲都在后悔,都在心里骂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

卓玛们

青藏高原的冬天很长,也就是那一年的冬天,我跟着扎西,坐着村里的农用车去偏远的牧区拉运黄菇,第一次让我震撼。

说好下午三点赶到一个牧区定居点附近,半路突然飘起大雪,草原上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瞬间就把人吹透了,牧区的道路本就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农用卡车像溜冰一样在冰面上蜿蜒滑行,越走越偏远的牧区,冬季饥饿的野狼在远处溜达,远处结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闪着冷光。

这时如果出了车祸,怕是会死在这里了。

终于走到说好的地方,天已经快黑了,农用车司机说:“一会赶紧得找个地方住下,这样的天气,再走夜路肯定要出事。”因为早已错过了约定的三点,我们谁也不知道牧民们会不会来——远远地,只看见路边有几个黑点,走近了,才看见是拿着口袋的藏族妇女和孩子,还有几个老人。

走到跟前,我才看见,他们的脸和嘴唇已经冻青了,妇女孩子的头发和眼睫毛上都是寒霜,老人们都团着手、勾着腰,点点的雪渣还在风里打过来。

我什么也说不出了,扎西说蘑菇、黄菇参差不齐,用各种颜色的毛线和绳子七扭八歪地串在一起,我们都收下,不好的蘑菇,我们拣出来自己吃掉了。

接着是去半牧区收花椒,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去收。路边上,一群妇女在盖房子,扎西问有没有花椒,一个背着孩子的妇女突然眼睛亮了:“有呢!家里有呢!”她把手里推土的架子车一放,让我们往家里走。

这个叫卓玛的妇女把一袋子花椒搬出来了:“你们看看,这行吗?”花椒又大又红亮,收拾得十分干净,不到两岁的孩子靠在卓玛满是黄土的背上,胆怯地看着我们。

卓玛的花椒我们全收下了,她又高兴地去叫隔壁的妇女拿花椒出来。临走,卓玛问我们:“明年秋天还来吗?”孩子趴在她怀里,她家木门上的经幡在飘动,她的眼睛亮亮的。扎西说:“来呢!你的花椒这么好!”

分享到6.79K
编辑: 刘婧标签: 扎西 藏区 花椒 特产 网店
亚太再平衡 投掷
日企撤资?“一带一路”让日企更重视中国市场 中国奢侈品市场下滑的另一面
春晚意外“割肉” 没有想像地那么负能量 2015荷赛奖揭晓:中国记者获奖 定格梅西一步之遥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