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全面把握“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

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哲学、学法律的要求,树立法治思维、辩证思维,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法治”与“德治”双轨治国是新时期的治国之道。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法治对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对德治理念的弘扬具有促进作用。在我们国家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具体实践中,“治法”作为一种底线思维,一种规范治理,只能约束人们的外在行为,对人的内心世界则无法管控;“德治”是一种理想教化与引领,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为实现“中国梦”而触及灵魂的内心构建与要求。只有内外兼修,管控现实与指引未来相结合,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法治”与“德治”双律修身是新时期的为官之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道德修养。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尊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党内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又要“忠诚干净担当”,常修为政之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要求,把发展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勤政为民,不当昏官、庸官、太平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法治”与“德治”双重引领是新时期的文明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世界文明接轨,需要我们着力提升13亿各族人民的文明素质,既要用“法治”规范社会发展,也要用“德治”引领社会风尚。法治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配置各种资源,及时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力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颠覆和破坏活动。而德治则用一定时期的主流价值观作引领,靠褒贬来感化,用舆论来引导,构建社会“良序”,防止各种邪恶思想的产生,减少各种利益冲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增强凝聚力,防止思想混乱,保障社会安宁文明和谐。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既要把握法治的“惩恶”功能,也要发挥德治的“扬善”作用,通过双重引领来实现人的文明、民族的文明、国家的文明。

以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促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总结,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微视听等各种媒体、媒介大力营造学习氛围、践行氛围。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实施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不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不仅法律的制定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法律的实施更应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既要严格以明确的法律规范为遵循、为依据,又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内涵,确保法律的实施不违背立法宗旨、不偏离正确方向。法律在许多方面只能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和裁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验法律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尺,使执法司法行为既遵从法律标准又符合道德标准,既于法有据又合乎情理,获得坚实的民意基础、道义基础。

不断提升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法治工作队伍是宪法法律的实施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法治中国建设进程。要着眼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第一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更好捍卫法律尊严权威。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特别是律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切实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法律广泛宣传、广为人知的过程,就是推动其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的过程。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推动党员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律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兴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营造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执法司法既是法律行为,也体现着鲜明的道德导向。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也是对先进道德的彰扬;而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则是对法律尊严的无视,也是对恶行的纵容、对美德的贬损。必须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发挥法治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功能,促进清风正气的弘扬,增强人们道德自觉和道德自律。要坚持严格执法,对侵害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等行为及时予以规诫遏制,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促使人们趋善避恶、扬善弃恶。要坚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和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法律的震慑力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加大执法司法公开力度,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惩治执法司法活动中的腐败行为,更好地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

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仅靠道德教育、“叩问良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法治手段进行治理,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要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开展“善行义举榜”活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见危不扶、出国出境旅游不文明、奢侈浪费、网上造谣谩骂等行为的整治,该劝导的劝导、该处罚的处罚;加大对食品药品等领域见利忘义、制假售假行为的执法力度,查办大案要案,让败德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发挥对整个社会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何强宇,作者系临沧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分享到6.79K

相关报道

编辑: 张少虎标签: 法治 德治 法治中国 法治教育 舆论氛围
亚太再平衡 投掷
油价触底反弹:或开始“报复性上涨”? 千吨大蒜被退货:为何农产品难登陆韩国?
C罗旧爱伊莲娜秀健美长腿被男模偷瞄 经典老片重映 靠情怀还是靠实力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5年地方两会大幕拉开。

      详细>>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详细>>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

        圆梦北京之《闯关大年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