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林:对乡土社会的凝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原乡
“我在寻我自己的根。”孔德林说。

他同时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符号,隐喻着我们现下的生活处境。谢少杰 摄
“90年代时,我一直往外求,从宁化跑到厦门,从厦门跑到北京,甚至想去国外。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好,那里有我想要的东西。”孔德林说。
那个时候,他的画注重视觉效果,多半色彩强烈,“就像敦煌壁画”,孔德林说着“哈哈”笑起来。他也尝试各种视觉效果的创新,“玩得很过瘾”。这些画在展览上也大受欢迎,被许多藏家所收藏,尤其受外国藏家的喜欢。
那个时候,孔德林也尝试着做一些跟宁化有关系的作品。因为对器物上附着的时间性感兴趣,他也把自己的收藏与现代油画结合起来(他曾尝试把佛像图直接截取,运用在油画中,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但是,“当时我是从视觉效果的角度去攫取它,后来我发现这种运用是很表面的,甚至是掠夺性的,不消化就拿来用。”孔德林说。
向外的寻求并未给他带来他期待的进步,或者满足与安宁。“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想用,什么都想占有,是一种贪婪的情绪。当我堆满了这些的时候,就很沉重了,装不下了。感觉浑身都是包袱。”他开始想放松,开始想改变。
当时,他在上海办展,上海博物馆的一位老先生来看展,对他说:“你看看你的画,是画得好,但是你看这下面的红木家具。你的画是红色的,它也是红色的;但是,你的画有火气,这个一两百年的家具就没火气,很安静。”
孔德林被戳中了。回到厦门,他停止工作了一段时间,“坚决不画”,让自己静下来。再提笔的时候,他开始为自己的画“做减法“。
2007年,改变中的孔德林带着自己的画集北上北京。但是,各种思潮风行的北京裹胁着浮躁的情绪,并未带给他预期之中的突围。
“真正开始有自觉地回归,是从2008年开始。”孔德林说。
2008年,孔德林从宋庄的艺术家聚落里的大工作室搬到一个小四合院,关起门来画画。夏天里,他在画室里发呆,随手拍死了一只苍蝇。看着苍蝇的尸体,他想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涌起了悲怆与忧伤。于是诞生了《花鸟三联图》。这组工笔细腻的花鸟图,却有着触目惊心的涵义。在第一幅图里,一只美丽的雀鸟身上落着几只苍蝇,而在第三幅图里,鸟儿已经几乎已经遁形,只看得到只只苍蝇。在这里,雀鸟隐喻传统,苍蝇暗指现代化的“排泄物”。美丽的雀鸟的消失,代表着传统已经被完全侵蚀,走向消亡。这正是孔德林所忧心的。
画完这组图,孔德林也意识到,他必须回到“平常心”,必须回到自身的处境,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也就是家乡宁化的根土。
对自我的认识逐渐清晰,由此他开始返向自我的过程。这才有了与鬼叔中的治平之旅,以及越来越多地下乡、采风。
“我们回不到过去。但是,回到宁化,还是可以找到一个情景,就像梦境一样,你可以进入那里。”孔德林说。他找到一个荒凉的村庄,那里他以前小时候的生活情景、观念风情,虽然已经没有了那时的人气。但是,对孔德林来说,那是一扇通往记忆的时光门。有的时候,他“甚至不一定要画,只要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这个时候,他的画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当然,技法的成熟(如“泼”的运用),隐喻符号的保留,细节的精致,都来自原来的那个孔德林,也宣告着一个职业画家的深厚功底,但是在风格上,他又已经与原来的他决裂了。现在他的画,能让人一望而知——这是一幅中国人的画。朴素沉着的用色,各种符号在画布上安之若素,呈现出一种“东方神秘主义特色”(鬼叔中语),或者说,成了“没火气”的作品。
孔德林开始真正地与中国的传统、与宁化的记忆融为一体。正如王琦所说:“他不是作为艺术家去消费家乡的传统,而是真正把自己放到里面去。”
“回到母体,有太多营养。”孔德林说,“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着赶紧回到山里去,找他们玩去就好。”
他曾经与鬼叔中、设计师杨韬在宁化“玩”了一次没有观众的联展——“清明计划”。清明节那天,他们躲到一个废弃的兵工厂,在那里现场创作,呈现自己的想法,不邀请任何观众,只将现场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传播。“很好玩。展览也可以是抽象的。”孔德林说。
他们也希望能够让传统复苏,但是艺术家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过,艺术家们可以去提炼、粹取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一部分,在孔德林眼里,这才是艺术家应该去做的。
“北京生活的很多艺术家,他们只是在画一张画,那只是在美化生活,只是让视网膜得到快感。而艺术应该是,把你思考的呈现在画面上,让感兴趣的人、被它触动的人,去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孔德林说。
“如果我有艺术观,那它着眼的不只是厦门、福建,也不只是北京、全国,它应该着眼于艺术史。这不是说我们一定会在艺术史上留名什么的,而是说参照系应该是它。”孔德林说。
孔德林主要展览
1997年“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4年“第二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国际展览中心)
2004年“第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世贸商城)
2005年“如梦令上海SRCA德林油画展”(上海汉瑞家俱有限公司)
2005年“德国巴伐利亚银行德林油画展”(上海德国中心巴伐利亚银行)
2007年“形迹•凹凸空间当代艺术展”(北京宋庄)
2008年“静者静动•当代抽象艺术大展”(北京虹湾艺术馆)
2009年“生活在宋庄”(北京宋庄美术馆)
2009年“德国北方艺术展”(德国布登斯多夫国际艺术节)
2009年“北京宋庄群落•群落展”(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
(记者 彭娟)
热门推荐
更多>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组织航展适应性训练
杭州西溪举办干塘节
逾百名北外早期校友贺终生荣誉教授伊莎白女士百岁华诞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举行吹风会
商务部举行吹风会
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杭州参观阿里巴巴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11月1日-7日
5岁白血病男孩向往消防员 消防官兵为其圆梦
学霸表白女友引围观 送花点蜡烛无人机拉横幅
三位近六旬老师坚守讲台 为两村娃上课
贝克汉姆到访杭州淘宝工厂马云作陪
自闭症男孩被当傻子全家独居深山
因价格谈不拢引发纠纷 男子宠物店内将狗活活摔死
APEC期间北京火车站出京旅客爆棚似春运
“2014年APEC峰会”大型图片展在京举行
小伙迎娶患癌女友 为爱不离不弃
世界海拔最高现代化体育场馆在拉萨竣工并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