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华东地区

孔德林:对乡土社会的凝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乡土

乡土,是一个农业民族永远的乡愁

孔德林:对乡土社会的凝视

有人说,这是一个少有的没有怨气的艺术家。谢少杰 摄

1982年,刚刚转向音乐界的罗大佑用《乡愁四韵》、《鹿港小镇》,唱出了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乡土社会日益解体的哀伤与愤怒。就在这前后,1977年~1978年,借由一场轰轰烈烈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文学再一次成为台湾文坛的主流。而在电影界,以侯孝贤为代表的“新电影运动”的导演们,也将目光投向身后的乡土社会,并且以《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等电影里所呈现的乡土诗意,令岛民与国际社会一起,将目光从台北的霓虹灯转移到台南的田头与海边。

20年后的大陆,在经历同样的一个历程:一边是都市的崛起,另一边是乡土社会的陷落。而这不只是经济地位的写照,同样是文化的现状——强者的侵蚀,弱者的式微,天平在失去平衡。在大陆,乡土文化一直没有断根。但是,当路遥、贾平凹等乡土文学作家与“第五代导演”的时代结束之后,农村就被城市包围了,新生的文化人们把目光转向都市的迷离与光影,虽然偶有贾樟柯、郝杰、李睿珺这样的导演,也偶有孔德林这样的画家,将怀抱面向土地。

作为一个60年代人,孔德林经历了封闭的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繁荣与浮躁,对前后的变化感触特别深刻。“突然一开放,我们特别地迫不及待,特别地想拥有。我们的世界观被冲击,很困惑。当然,慢慢地,到处走,看了很多,感受很多。回头看,有些东西,老东西,是不能全盘否定的。比如古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他说。

他尤其记得,制纸的老人们住在深山里,夜里八点,天黑还没多久,就关灯休息了。“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里,人就像自然一样地安详而缓慢地生活着。那种“慢”,不是城市人拥挤在上下班的早高峰和前赴后继的deadline里的“慢”,不是永远焦灼地等待下一个爱马仕下一套豪宅时间或的“慢”,也不是用一个花钱的假期在千里之外精心营造的“慢“,而是近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旷达。

这是农耕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孔德林说,“以前贾樟柯的一篇文章谈到,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出处,唯恐自己不够现代、不够时尚、不够与世界接轨。但是,我们的出处也许就是农耕社会。当你承认它时,你才获得真正的自信,因为在你接受它的时候,你已经有承受它、判别它的能力。”

所以,现在他每年也许会花半年时间待在宁化。他收藏古物,喜欢台湾的民间歌手陈达,一个如同“活化石”般经历了台湾社会变迁的走唱老人。当然,他依然生活在一个有电梯和电视机的现代社会,但是,只是想要的不是那么多了,努力活得也像深山里的人们一样旷达。

编辑: 宁波标签:
APEC会议雁栖湖新闻中心今日启动 《中国日报》在APEC
“双十一”购物节已变成世界人民狂欢 中韩自贸区14轮谈判后结束实质性谈判
英伦玫瑰凯拉·奈特莉登《The Edit》封面小露香肩 《武则天》曝剧照 范冰冰性感李治廷英气挺拔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详细>>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习主席作出重要批示,提出继承弘扬“两路”精神。

      详细>>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费尔南多·帕西哥油画展在北京开幕

        详细>>

        “环太平洋-2014”演习:中美合作受肯定

        详细>>

        亚洲媒体聚焦美丽中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