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闻的看“高考状元想学新闻”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为何要摧毁一个少年的梦想?
郑阳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现供职中国日报
作为一个大学一直读新闻,毕业后又进入这个行业的记者,看到这条新闻觉得难过之余又吐槽无力。从理想的角度讲,觉得这些劝理科状元另选专业的记者们不免有些自轻自贱。
为何要摧毁一个对新闻行业充满憧憬、对维护社会公义怀有愿望的少年的梦想呢?
一个行业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基本面,如上升通道、薪资待遇,但也受社会广泛期望的影响:如果新闻从业者自己都整天热衷于唱衰自己的行业,还指望谁替你维护这个行业的社会声望呢?
悲哀的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记者是对社会痛点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也导致他们对自身境遇的痛点相当敏感。于是每一位离开纸媒的记者都习惯在离开之际矫情地发表一篇感言,哀悼一番纸媒已死,理想照不进现实云云。一篇复一篇的哀悼对这个行业又有什么益处呢?
但作为一个深谙纸媒现状的人,我又会反思,从现实的角度讲,难道我会不劝这位状元改换专业吗?毕竟从投入回报的角度讲,金融必是比新闻强太多的职业。社会职业分布遵从正态分布,成绩最好的一小撮学生去回报最大的行业,亦无可厚非。新闻业肯定不在那个金字塔尖。
结论?我希望新闻业仍能吸引到次优的学生,毕竟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这个行业的水平。同时不必过分唱衰这个行业。对于记者们,在抱怨各种客观不如意之前,请想想自己每日的所作所为是否也在辱没这个行当。
认真审视自己拥有的珍贵
刘道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状元欲报新闻专业,却惨遭“良心记者”棒喝苦劝,其间酸甜冷暖,耐人寻味。
一线记者自嘲是“新闻民工”;新闻学生则感叹“新闻无学”;传统媒体的守望者痛斥“理想沦丧”;新媒体的拥趸则高谈报纸将死,新媒体行业流淌奶和蜜。
然而,离开了理想的象牙塔,在泥泞的社会里摸爬滚打,人们往往会渐渐习惯于诉苦和羡慕,却少有认真审视自己拥有的珍贵。在这个所谓的“复杂中国”里,以扒粪揭黑为理想的媒体是不是过分放大了行业自身的阴暗面,陷入了自嘲自辱的狂欢?
孩子哭泣可能是因为一时饥饿的不满,也可能是耍小性子的发泄,但他最终会长大。“会哭的孩子”或许一时有奶吃,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才会一生有饭吃。
热门推荐
更多>新疆边防武警女特战队员苦练精兵
云南一记者因工作拼命患癌无钱医治
湖南生12娃乞讨流浪汉住进安置房
"夺刀少年"结束单独高考 已被澳门大学录取
李克强湖南大学考察获热情"包围"
组图:彭丽媛与“第一夫人“游宫殿
女子退货被拒打伤客服 自称机关干部
南京政治学院为毕业学员配发佩剑和军人身份牌(高清组图)
浙江“美女跑路老板”被押解回国
彭丽媛访韩时逛街买蛋糕
大学生发动千人组爱心向同学求爱
江西“夺刀少年”结束单独高考
西安三女生穿“绿军装”卖“老冰棍”(高清组图)
江门护士将消毒药水开给宝宝喝 院方否认
李克强长沙火车南站考察沪昆铁路
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对公众开放
中央档案馆将首次上网公布45名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
江苏常州:安置小区外墙现大面积裂缝 被涂成“绷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