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如何防止河北“未受益先受害”
5月初,“京城企业大迁徙”的清单,日益清晰。但其中一项“污染企业集中迁往冀中南”,近日遭遇质疑。
5月4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表示,北京市经信委去年年底提出锻铸造、家具两个整体退出行业向河北转移。经过共同研究确定,邯郸成安县、鸡泽县承接北京锻铸造产业转移,石家庄行唐县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
铸造、家具行业均是排放粉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于油漆——记者注)等大气污染物的“大户”。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对河北造成的地缘损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新业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解决河北的问题?
在媒体报道的北京迁出企业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
在郑新业看来,过去的京冀合作,多是“以解决北京问题为出发点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北京对周边省市地区产业的带动和辐射考虑还不足,由此,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重、京冀地区发展差异大等问题。”
郑新业将一体化进程中的北京和河北比作水和油:“它们要怎样融合?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先解决河北的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各地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而河北的具体问题就是:“加速向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的转型,去重工业化。”
李国平认为,河北“产业结构偏单一,重工业多”。在制造钢铁、水泥的过程中,河北的工业与北京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
因而,河北就有了一条“无法突围的重工业产业链”。
“河北的重工业做得过大,已经盖过了别的产业,所以产业链就很短。这样也不利于河北和天津的对接。”这名多年致力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专家说。
目前,河北公布的计划是,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其中,重污染产业的接收出现在5个城市和冀中南地区未来布局中。只有张家口、承德不侧重接收重污染产业。
因此,在河北尚未“调头”的现阶段,李国平认为,北京“占地较大、有污染、效率不高”的产业向河北转移是“按照市场的规律”,“还是以经济职能为主导的”。
“因为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后工业化阶段,正在向更高发展。需要加快产业转型,以创造更多的单位土地附加值。”李国平说。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 大雨袭来 北京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山东农民工火中救工友 全身被烧伤99% 美哈佛大学图书馆证实发现首本人皮书 皮肤来自女人背部 贵州剑河山洪爆发数百栋民房损毁
- 昆明1.2亿私人飞机开卖 云南富豪组团“看货” 四川:出租车违规变道撞上价值近千万劳斯莱斯(图) 中越边境广西防城港交警今起佩枪执勤 福州道路塌陷犹如“天坑” 重庆车展惊现“啦叭车” 周身装音响造形古怪 今夏西瓜很忙 加拿大艺术家用西瓜雕刻出惊人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