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苏区到全新“特区”——解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45条”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上图: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乡石印村山阳寨革命烈士遗属欧阳美萱夫妇站在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前(6月30日摄)。下图:欧阳美萱夫妇站在政府资助下盖好的新居前(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周科)
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化”促进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赣州国土面积占全国的0.41%,人口占全国的0.68%,但2011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和0.17%,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七成,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五至七成,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
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赣州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38.1%和153.9%,1990年为71.9%和76.7%,2000年为60.5%和72.7%,2011年降至54.7%和58.1%。即使与延安、遵义、百色、临沂、龙岩、三明、黄冈等革命老区比,赣州人口仅次于临沂,地域最广,但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占优势,2011年的增速和人均水平均处于较后或末位。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了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专门出台《若干意见》,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此前,赣南四周分别纳入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长珠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等四个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中,赣南苏区已明显属于“中部塌陷”,受到极大的地域壁垒制约,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若干意见》出台系列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和对口支援政策,就是要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这个“中部塌陷”成为“投资的洼地,发展的高地”。
“原来我们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地区,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更多地放在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这几年,国家的区域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均衡化,宏观战略上有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即使在中西部区域内部也越来越注重均衡发展,更多地把中西部的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扶持。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把陕甘宁老区列入国家战略。此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迟福林说,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国家也具备了这样的财力。同时,这也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稳增长的迫切要求,因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
热门推荐
更多>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