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聚焦   >   法治

提高戒断率 降低复吸率

刘志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已与246家机构、614名专家深度合作,教育戒治优势项目立项31个、结项21个。刘志强表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针对这些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进行教育戒治。

禁毒宣传进车间

6月25日,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公安局缉毒大队民警深入辖区企业,开展“禁毒宣传进车间”活动,向工人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讲解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提高工人的防毒拒毒意识。图为民警在车间里向工人讲解毒品的种类及危害。

国家禁毒办发布《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2017年,全国禁毒部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打掉制贩毒团伙5534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9.2吨。《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毒品滥用人数仍在增多,但同比增幅下降,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

网络赌球屡禁不止 专家:严打各类网络赌球活动是非常必要

最近一段时间,喝酒撸串看世界杯,成了在北京一家国企上班的陆博(化名)每天晚上的“规定动作”。海南省决定从6月13日起至8月底,在全省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尤其是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严打各类新型网络赌博。

新华时评:致敬“无毒人生”的守护者

当我们享受健康人生,体会绿色无毒时,别忘了禁毒一线的广大缉毒干警,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为我们营造了岁月静好的社会环境。我们感佩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无畏牺牲,最好的回馈就是笃行“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做“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支持者、参与者。

司法部就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

司法部25日公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送审稿明确指出,对生产、经营假冒医疗器械、未经许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罚款最低限由5万调整为10万,最高限由货值金额20倍调整为30倍。

片面追求政绩 监测数据造假…这个市环保局长获刑2年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近日对山西省临汾市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作出了判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涉案的16人作出判决。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案件涉及人员更多、组织严密、策划专业,其影响恶劣、性质严重、教训深刻,令人警醒。

多地现“网约护士”,将“昙花一现”还是必然趋势?

尽管网上有人认为“网约护士”护理费用高昂,但接受采访的一些患者表示,护士上门省去了自己去医院的时间和交通费,总体是合算的。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专家认为,“网约护士”的运作规律不同于传统的医疗,有关部门应尽快介入,规范相关行为,避免一哄而上、管理滞后。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千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记者从哈尔滨市纪委监委了解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哈尔滨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夏千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昆明警方从境外押解回13名电信诈骗嫌疑人

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24日发布消息:当天,40名民警从边境押解13名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嫌疑人到达昆明。这是2016年底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昆明市分中心)成立以来,在境外抓获的又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诈骗团伙假借扶贫名义设“解冻民族资产”骗局 涉案金额1亿元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和四川省公安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联合组织指挥下,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与广西、广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4名,收缴、冻结涉案资金823万元。 犯罪嫌疑人以“民族资产解冻”后的“巨额收入”利诱受害人入会,会员通过微信红包等方式缴纳入会费、办证费等。

新型毒品危害更大 8种物质被我国新列为毒品

公安部国家禁毒实验室花镇东博士:对,第二代的这些毒品应该来说都是属于化学合成为主的毒品。 公安部国家禁毒实验室花镇东博士:这两个其实都是冰毒,包括像这个无色透明的这个,这三个都是冰毒,主要的成分都是甲基苯丙胺,这两个是麻古、这两个是摇头丸,这个是K粉。

全国检察机关3年多来共批准逮捕金融犯罪案件51835件70348人

记者今天从最高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金融犯罪案件51835件70348人,提起公诉73650件114936人,批捕率、起诉率分别达74.5%和91.3%。

以督导压实责任回应期待破解问题坚决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

6月24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培训班在北京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回租贷”成校园安全隐患 学生资管中心发预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今日发布2018年第3号预警,称媒体报道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穿马甲”,将“现金贷”业务变身为“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并将对象瞄准在校大学生,严重威胁到学生权益,形成校园安全隐患。 因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发出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理性消费,知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