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换“朝气”——“中国沼气第一村”恭城探秘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记者日前跟随“生态人居,美丽恭城”采风团走进恭城县平安乡黄岭村。该村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清澈的势江之水穿村而过,掩映在叶绿阴浓中一幢幢乡间别墅,或以红砖覆顶,或是青瓦白墙。行走其间,花果飘香,心旷神怡之时却也心生疑问:一座百余来户的小山村,如何能由穷乡僻壤转变为生态农村建设的典范?
黄岭村实景
85岁的董奶奶在自家厨房回应了我们的困惑。她乐呵呵地坐在厨房门口,给我们展示她平日里做饭用的沼气灶。厨房里收拾的干净整齐,全然不是想象中柴薪堆积,蚊蝇乱飞的景象。
“我有三十年不用烧火做饭了,平时都是用沼气做饭、“打油茶”,所以这厨房也干净。”
董奶奶介绍她做饭用的沼气灶
据董奶奶回忆,三十多年前,村里主要以柴草为燃料,森林遭遇过量砍伐,垃圾禽畜粪便堆积,“脏、乱、差”的居住环境着实堪忧。为此黄岭村率先在恭城进行沼气能源探索,不仅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人畜粪便也可入池化作生产肥料。就这样,黄岭村通过一个沼气池,带动了一个小猪圈、小菜园、小果园和小鱼塘,随着不断扩大养殖和种植规模,逐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村民逐渐富裕起来,在政府统一规划下,简陋的农舍被漂亮的小别墅取代,村里还筹资建成了老年活动中心和篮球场等公共设施,昔日毫无生气的村庄又变得朝气蓬勃。
在恭城县沼气展览馆,县能源办田副主任表示,发展沼气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一来解决了村民生活能源问题,二来产出的肥料可用来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来改善了家庭的环境卫生状况,促进了村容整洁。”
据介绍,黄岭村1975年建成第一座沼气池,享“中国沼气第一村”之名。此后恭城县经过40年的沼气革命,对沼气池进行了5次更新换代,发展到今天,整个黄岭村农户148户,566人,建有沼气池154座,入户率100%,是广西普及沼气能源的示范村。
展览馆内展出的沼气池模型
然而,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果树种养出现脱节,养殖减少造成沼气原料不足,传统的“三位一体”模式遇到瓶颈,为此,恭城县通过市场运作,开创公司化沼气“全托管”模式。目前黄岭村全部农户的个人沼气池都已纳入公司管理,农户只要通过IC卡充值就可使用沼气,平均每月不到50元,较之使用液化气节省近70元。
当地人用沼气“打油茶”,油茶是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特色小吃
如今,全县以推广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形成了“规模养殖-公司化沼气全托管——集约化种植”大“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黄岭村就是在此番探索中实现了华丽转变,相信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此种模式将大有可为。(完)
热门推荐
更多>-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