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事局推出服务海南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十二项举措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经过近两年中国与沿线国家一系列务实的合作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成果。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了“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南海系沟通两大洋、联系三大洲重要海域,是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海上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南海的各类船只有5万艘次以上,涉及37条国际航线;如果按吨位计算,全球约1/2的商船途经南海,运载着全球1/3的货运总量。
地处南海最前沿的海南,因此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海南省委省政府结合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围绕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两大定位,致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
近年来,作为国家派驻海南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机构的海南海事局,主动将自身海事专业优势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在推动海南辖区邮轮、游艇经济发展、港口码头的对外开放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省委罗保铭书记曾指出,“海南海事局在游艇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琼州海峡安全监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和水上活动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海事局对海南的发展功不可没。”
为进一步提升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服务海南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能力,海南海事局在系统回顾和总结近几年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走访调研,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海事服务意见、建议和需求,结合海事职能和专业特色,研究制定了涵盖“服务平安南海建设、服务海洋生态文明、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口岸通关工作、服务涉海旅游产业”的五大领域的十二项举措,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海事服务体系,创造安全、和谐的水上交通环境,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卓越的海事保障。这十二项具体举措将于10月1日起全面实施,具体举措是:
构建海上安全保障体系,服务平安南海建设
(一)深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安全文明航区。
加强客滚船“舟•桥”品牌的创建工作,努力实现琼州海峡客滚船运输“监管零盲区、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保障进出岛旅客和车辆安全有序、方便快捷,确保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民生线”平安畅通;创建“同舟共济,圆梦西沙”西沙邮轮旅游随船监管品牌,建立海事管理机构、船舶船员、游客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确保西沙邮轮旅游活动安全,提升西沙邮轮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满意度;深入推进“平安水域,美丽博鳌”品牌创建活动,筑牢安全防线,实现水上交通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二)创新安全保障机制,提升海上安全管理效能。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南海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努力提升南海应急救助能力;以《海南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出台为契机,不断完善搜救应急协调机制和协作联动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海陆空立体搜救体系;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完善海上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海上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科学的海事船艇配布网络,提高南海海域空巡监管频度,加强南海海区巡航搜救一体化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海上搜救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国家间搜救协作机制。
(三)完善监管服务网络,助力南海资源开发建设。
科学制定并实施环海南岛航路指南,优化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加强洋浦地区水上安全监管和通信系统建设力度,提供及时全面的船舶交通管理和安全通信服务;推进海事动态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辖区网格风险评估和海事监管能力评估,加强重点船舶、重点时段、重点水域的安全监管。
二、构筑防治船舶污染体系,服务海南绿色崛起
(四)构建沿海水域立体溢油监视网络,提升船舶防污染监视监测能力。
完善海事巡航监视模式,在大、中型巡逻船上研究配置船用溢油监视雷达等污染监视监测设备,拓展对海上污染的监视范围和能力;在通航密集的港口和水域,加强岸基溢油监视雷达、图像实时传输设备等配置,形成日常监视监测机制和污染应急监视监测机制;利用闭路监控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等海上溢油监视辅助手段,提升对重点船舶、重要时段、重点区域的海面监视监测和预警能力。
(五)构建南海海上溢油应急防控体系,提升海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进洋浦、三亚选址建设溢油应急设备库,开展在三沙岛礁建设溢油应急设备库的可行性研究;主动推动地方政府开展溢油应急规划和实施工作、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工作,完善溢油应急防范体系;倾力打造洋浦港石化基地“绿色油运、蓝色海湾”监管品牌,推进危险品船舶安全监管制度化建设;加强海上专业防污力量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推动港航企业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南海海域溢油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海事保障能力建设,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推行海南海事“大政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海事政务网上申报审批服务制度;积极推广海事政务“五零服务”(服务沟通“零距离”、业务办理“零等待”、服务工作“零差错”、服务质量“零投诉”、廉政问题“零容忍”),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务窗口;及时落实中央取消、免除部分涉企收费有关政策,切实减轻港航企业负担;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负面清单和责任管理机制。自10月1日起,我局将按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取消有关水运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要求,全面取消往来海南辖区港口的所有船舶的船舶港务费、特种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护航费等7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将惠及每年往来海南辖区的82000多艘次船舶,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逾7600多万元。
(七)保障海洋工程建设,服务涉水经济发展。
前移服务,提高通航安全评估和通航审批效率,为码头设施选址、岸线审批、施工作业等提供优质专业的海事服务;落实省“多规合一”要求,促进集中集约用海,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远近兼顾、留取余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公共航路、锚地和滨海基础设施,实现海洋综合协调发展。
(八)丰富海事便民举措,支持海员队伍发展。
加大辖区航海类职业院校开办客船、高速客船等特殊培训及小海船船员适任培训等专业培训的扶持力度,壮大我省船员队伍以满足航运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我省大专院校申办海船船员管理级培训项目,加大航海高素质船员的培育力度;落实船员异地办证措施,开设船员个人业务办理专线,推动“船员之家”建设,积极推进船员业务信息化建设。
四、优化口岸通关工作,服务港口贸易便利高效
(九)支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服务现代物流发展。
积极推进开放水域内新增泊位的口岸验收,实现口岸查验工作正常化;推广使用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电子申报系统和危险货物网上申报系统,便利进出口岸船舶快速通关;积极研究推动口岸开放支持性政策,放宽船舶登记条件,加快推进洋浦港和三沙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工作,吸引航运企业来琼注册。
(十)促进口岸“三互”工作,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积极参与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推行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主动联合口岸相关单位,建立工作协同机制,积极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大通关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的信息发布、更新与利用共享机制,方便进出口企业获取口岸管理及通关服务信息。
五、发挥海事专业优势,服务涉海旅游产业发展
(十一)创新服务模式,助推邮轮产业发展壮大。
建立邮轮查验预审模式和在港“零待时”机制,24小时为邮轮进出口查验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受理、审批、现场查验均由政务中心一站完成)服务;支持引进境外大型邮轮公司,便利国际邮轮在三亚实施“多港挂靠”试点,推动完善邮轮码头、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增强靠泊和服务保障能力;支持邮轮母港建设,培育邮轮船员队伍,扶持邮轮产业经济发展。
(十二)强化政策帮扶,促进游艇产业转型升级。
放宽游艇入境担保金限制,简化游艇进出口岸检查手续及适度下放审批权限;继续推进“游艇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的使用,提升游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导游艇自律管理,鼓励组建游艇俱乐部,规范游艇码头管理,支持新兴海上休闲娱乐项目;优化“3+3”(游艇、游艇俱乐部和游艇操作员3个重要元素+信息化、便捷化和分类化3C管理思路)游艇监管模式,推动我省游艇产业科学发展,促进海洋文化旅游和水上运动产业升级。
取消有关水运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自10月1日起,我局将按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取消有关水运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要求,全面取消往来海南辖区港口的所有船舶的船舶港务费、特种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护航费、船舶临时登记费、船舶烟囱标志或公司旗注册费、船舶更名或船籍变更费、船舶国籍证书费、废钢船登记费等7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将惠及每年往来海南辖区的82000多艘次船舶,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逾7600多万元。
中国日报记者黄一鸣
热门推荐
更多>-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