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践行“小街区规制”新理念 年底将启动建设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9月7日,记者获悉,成都市规划局于日前编制出台了《成都市“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关于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到2015年底,将完成一批小街区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小街区建设;到2020年,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打造生态宜居成都。
据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唐晓东介绍,从一般意义上讲,小街区规制是指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土地功能复合、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
据悉,《技术规定》和《通知》明确,小街区由若干个街区单元组合而成,根据功能需求,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技术规定》和《通知》主要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引导用地混合使用,提高居民生活便捷程度。服务业集聚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范围内,住宅用地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的比例可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基础上适当增加,但上限不超过20%;在满足市政配套设施布置的前提下,小街区范围内鼓励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重点以地铁站点为基础辐射周边,地下空间尽量做到互联互通,形成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
二是优化城市形态,塑造宜人城市空间。以小街区为载体,以复合型用地功能为支撑,就近设置城市公共配套,保障居民职住平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总建筑密度可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基础上增加5%,公共配套设施按照就近配套的原则以社区综合体方式布置。
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文脉。《技术规定》明确,新建项目中对于保留的文保单位、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可不纳入容积率及密度指标计算,以提高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四是增加路网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环。减少超大封闭街区,以网格化、小尺度的道路划分城市空间,通过提高道路线网密度、增加人行道宽度、减小道路切角,丰富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微循环,提高交通可达性和步行体验性。公共交通方面,将按照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的要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密公共交通站点,对枢纽站点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换乘及轨道站点与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换乘进行合理规划。
热门推荐
更多>- 地球的颜值居然可以这么高
- 不得民心
- 世界上最性感的脱衣舞娘
-
设计师给儿子做了一个会变形的蛋糕
- 世锦赛温馨一幕:“肇事”摄像师送博尔特手链 飞人竖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