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园新貌谱写新华章 百尺竿头期待新进步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启用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话说,这一天对于南开来说,是历史性的。
2015年9月5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式启用,500余名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上午11时许,在蒙蒙细雨中,龚克和师生代表共同为搬迁车辆披上红花,满载着搬迁师生的大客车和装载行李物品的货柜车从八里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出发。
从卫津路94号到同砚路38号,伴随着车辆从津南校区西门驶入,第一批来自各搬迁学院的400名同学正式入驻。
在随后于津南校区图书馆前广场举行的启用仪式上,龚克与师生校友代表共同为搬迁车辆揭开红绸。搬迁期间,南开大学组建了近百人的志愿服务队提供各项志愿服务。龚克为服务队授旗。
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嫡孙张元龙,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和师生代表共同为图书馆揭牌。
张元龙说,作为一名南开人的后代能够见证这个历史的时刻,感到非常荣幸。伯苓先生曾经说:“南开之事业无止境,南开之发展无穷期,所望我同人同学,更当精城团结,务使我南开学校,成为与英国之牛津、剑桥,美国之哈佛、耶鲁并驾齐驱,东西称盛。”今天,新校区启用,圆了南开人的梦想!但是我们还要记住老校友梅贻琦先生的话:“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我认为,大楼是大学的必要条件,大楼是学校载体,大师当然重要,而产生大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精神,南开最不缺的就是精神。所以我说大学者非独大楼也,乃大师也,乃大志也,乃精神也。我相信南开大学一定能以为契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津南校区启用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部分应用学科将在新校园迎来新的发展, 14个专业学院的13000余名学生、2000多名教职工将在这里开始崭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两个校区都将具备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文理交融的学科生态与文化氛围。本月中旬,这里还将迎来首批3154名新生,其中本科生1676人,研究生1478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认为,“安土重迁”本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内容之一,南开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然地融涵着不断求变求新的精神诉求。这次迁新之变,不仅从空间上,样貌上重新建构了南开,而且也将从学科内涵与长远建设上,为新时代的南开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石。一脉相传的南开精神和薪火相续的南开学统,是紧紧系结新老校区的纽带,也是深植在南开师生心中的精神支柱。
津南校区占地3688亩。“南北主轴”规划为资源共享主轴,图书馆、公共教学楼、综合试验楼、综合业务楼、体育馆等对称布局其上;“东西主轴”规划为文化虚轴,主题花园、湖面水系、景观小品分布在其两侧,通而不透,曲折委婉。津南校区一期共有约46个单体建筑,除了图书馆作为地标建筑高度约48米之外,其他建筑的标高均不超过24米。没有了“水泥森林”,师生在这里能更好地体验园林校园的感觉。
“历史风貌区的复原老建筑,让我们在新家园也能找到老南开的感觉;高大宏伟的图书馆,造型独特的新学活,不仅方便了师生,也为新校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南开大学生活了9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13级博士生郭威,目睹了津南校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他曾经和许多热心同学一道,通过向学校递交提案议案以及参加专题座谈调研,帮助完善津南校区使用规划方案,也积极把新校园建设进展情况传播给广大同学。面对已经从蓝图成为现实的津南校区,郭威觉得自己更多了一份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要继续对津南校区服务运营积极建言献策,全力支持配合津南校区后期建设,为把南开建设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发出属于当代南开学子的“青春正能量”!
自2009年酝酿启动和2013年首个建设项目奠基开工以来,经过810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南开大学津南校区顺利完成了一期72万平米的规划建设任务,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现代气息、荟萃人文精神的新南开园正式启用。伴随着第一批搬迁学院师生的入驻,新一代南开人在津南校区接续奋斗、日新月异的崭新篇章全面拉开了序幕!
作为南开大学“世纪搬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刘悦感到无比荣幸。她对津南校区的学习与生活满怀期待,同时表示也更有信心同母校一起,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津南校区将成为南开人新的家园,我们更会伴随母校意气风发地开启南开新一百年的发展征程!”
“津南校区的启用,为南开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增强实力、提升水平创造了契机,为南开大学在下一个百年再创辉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动力。”薛进文说。
热门推荐
更多>-
设计师给儿子做了一个会变形的蛋糕
- 世锦赛温馨一幕:“肇事”摄像师送博尔特手链 飞人竖大拇指
- 梅西的保镖当年抢过500家银行
- 斩首
- 这位大叔装了人造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