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第一书记”重塑农村发展新风貌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我省14672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探索基层建设新路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7月以来,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五年来,我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谋划实:省、市、县出台保障政策,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工作实:14672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效果实:70%以上的派驻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实践证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已成为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成功模式,为加强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子。③6

□本报记者 冯芸 尹江勇

在陕县宽坪村,整洁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村民出行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在商水县刘井村,村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企业就可以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

在我省,还有许多和宽坪村、刘井村一样昔日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缘自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

2010 年7月以来,省委着眼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从省、市、县三级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五年来,14672名机关党员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群众的期望,来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五年来,从机关干部变成一个村的 “班长”,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第一书记们用埋头实干和过硬作风,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

着眼双基“第一书记”下村来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的河南,一方面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另一方面,河南农村人口多、农业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焦点都在农村。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全省还有一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务村务管理混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省委对此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把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一件大事来抓。省委书记郭庚茂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第一书记派到党组织薄弱的困难村,帮助健全村级组织,形成自我管理发展能力。

按照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同时,各省辖市、县也结合各自实际同步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五年来,省、市、县三级共选派了14672名机关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1.9%。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破除了原有行政体制、固有机制的界限,引导各级机关优秀人才直接入驻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带领派驻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示范推动作用,在一些重要领域探索经验、取得成绩。同时,引导各级各部门目光向下、重心下移、精力下沉,通过上下互动,部门联动,激活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各种因子,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拓展农村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根治“三症”带来农村发展巨变

第一书记派驻的重点,是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村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后进村。入村后,第一书记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解决突出问题,改变落后面貌。

突出治“软”——

第一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抓班子、抓队伍、抓民主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内乡县庞集村原本是管理混乱村、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周建奎驻村后,着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两委”班子积极发展经济,使该村重新焕发了生机,庞集村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村。

统计显示,在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75%以上,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着力治“穷”——

第一书记派驻村80%以上是经济薄弱困难村。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的优势,因地制宜定规划,千方百计引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民生改善。

省国税局驻商城县石冲村第一书记郑强,积极帮助村里争取科技扶贫项目,利用集体荒山建成400亩生态茶园,支持茶叶种植户创办“茶叶生产合作社”,入社的120户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和郑强一样,第一书记为派驻村带去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急需的项目资金,有力推动了生产发展。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仅省直派出的第一书记就为派驻村引进资金2.5亿多元,新修道路337公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245个,打机井980眼,新建学校15所;引进项目138个,发展优质经济作物2.3万亩、水产养殖4618亩,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4个,培养种植养殖专业户1226户。

切实治“乱”——

第一书记入村后,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畅通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通过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目前,全省派驻村中已有1150个村务管理混乱村实现由乱到治,占派驻混乱村总数的90%。

制度保障“第一书记”真情融入农村

驻村期间,省地矿局驻檀岗村第一书记柏峰每月至少有25天住在村里,一双旧运动鞋、挽着裤腿,和村民走到哪、聊到哪;

在郸城,第一书记们骑自行车深入基层,一张承诺卡联系群众,一本民情日记服务百姓;

……

脱下皮鞋换布鞋、学做农活当村民,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为群众服务,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机关干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省驻村办调查显示,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度在98%以上。

艰苦的条件,发展的重任,也让第一书记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壮了底气,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的“双丰收”。许多第一书记深有感触地说:驻村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影响一生。

在第一书记们为河南农村发展奔波的背后,是省、市、县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

省委组织部实行“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驻村任职工作第一责任人,举单位之力,尽帮扶之责,为派驻村提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

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向派驻村重点倾斜,省扶贫办对省直每个派驻村倾斜项目资金50万元;在考评上,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称。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更激发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驻村帮扶重在持续。从2015年8月起,我省将在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再选派120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

下来一根针,牵动千条线。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如春雨润物,带动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在服务农民群众中“生根开花”!

分享到6.79K
共和党的痤疮 恐怖侵袭
越南或成下个“世界工厂”: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一半 瑞士央行半年亏掉7%GDP:究竟谁是“元凶”?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