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三下乡”志愿者调研古村落追忆古今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7月24日电 近日,平顶山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平顶山郏县冢头镇服务团志愿者对当地李渡口村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了调研。志愿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陆续走访了保存完善的明清古宅,残存的药行、烟行等建筑,昔日李渡口的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仿佛近在眼前。
青砖灰瓦围成的院落,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古建筑屋脊上错落有致的飞檐斗拱,“文秀才”李泽之故居上栩栩如生的雕花,活灵活现。在沧桑的岁月里,这些老宅子见证历史的前进,记录着李渡口村的兴亡。踩在雨水打湿的石板巷道上,触摸着繁杂、华丽的墙壁雕花,历史文明似乎就在指下,一触可及。
当地村民介绍道,李渡口村的老宅子建于明清时期,目前,还有十几处老宅有人居住。老宅建筑风格以中原为主,规模庞大,占地总面积月两万多平方米,现如今,历史街区、古街道、环境风貌等都基本保持着传统格局。
贾记清老宅、李氏祠堂、贾同娃老宅、李南娃花行、李泽之故居、宏运屠行、兴隆酒行、华昌卷烟厂等20多处具有代表意义老宅建筑,兼容渡口枢纽文化连片带状分布在蓝河两岸上。
行走在古老建筑群里,志愿者们发现许多明、清两朝的建筑风格总体上很接近,但明朝建筑的大门前留出了一米多宽的屋檐。当地村民解释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前曾经要过饭,对乞丐很同情,他要求每家的房子要留出很大的屋檐,在雨雪天给乞丐一个容身之地。
热门推荐
更多>泥浆足球中国赛在京开赛
鹤岗旭祥煤矿“7·20”事故:全力救援
《太平轮·彼岸》上映在即 众主创现身发布会
腋毛妹子清纯漂亮走红
迎9·3阅兵式 天安门城楼提前粉刷
法国返还32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举办
驻华使领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南京玄武警方正式组建警务无人机分队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模型首次揭幕
山东青岛:动物降温有高招
北工大校花撞脸林志玲
“入伏”第一天全国各地开启烤炉模式
入伏第一天 各地冬病夏治忙 北京迎今年首个高温日 炎热持续三天 四川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死海”成“人海”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7月4日—10日
性感女神躺冰块化身美人鱼
超强台风“灿鸿”直扑浙南 沿海掀起巨浪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
- [晒照文化] 晒与不晒 我都在那里
- 周末收视:“跑男”破5创新高 “花少”小幅提升
- 《盗墓笔记》编剧:被吐槽我们一点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