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为穷办教育铺路子 向社会输送用得上的水利人才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乡愁园
人民网清镇6月18日电贵州为加快9+3教育改革发展,攻克水利人才缺乏难题,省委省政府给予了职业院校充分的政策保障,资金缺口上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正在探索由企业出资建设办学设施,学校为社会培养水利、电力、建筑等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钱从哪里来”,一要靠政府增加投入,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而为职校教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二要靠社会投资办学;穷省办大教育的特殊省情,决定了贵州教育发展走常规的路子是很艰难的,必须要解放思想,改进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解决“学生往哪里去”的问题非常关键。水利人才对于用人企业来说非常“渴”,原因在于水利、电力、建筑都是非常艰苦的职业,培养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正是用人单位所欲,即能吃苦、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人往哪里去”,“学生”、“哪里”、“去”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教育的“产品”;“ 哪里”就是社会、市场需求, “去”指连接“人”和“哪里”的渠道、途径和方式。破解“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调整和优化设置学科专业的瓶颈。
学生质量怎么保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贵州水利电力学校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鼓励学生更多实践、更多操作,探索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推进全省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贵州水校在教育规模上不断扩大、内涵和实力上不断提升,注重合理定位、避免同质化倾向,贵州省水校校长陈海梁说“过去我们是动动嘴“懂不懂”就完事的教学模式,如今转变为学生跃跃欲试动手忙”。在依法办学内部管理方面,贵州省水校秉承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正确处理教育系统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服务意识,促使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真正成为办学责任主体。(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