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迁西文化产业升级转型新引擎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唐山6月17日电 6月迁西,文化旅游市场热闹非凡。为期一个月的“栗林花海·香约迁西”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栗林花海游·相约栗香湖”消夏音乐会、“喜栗”民俗文化活动等民办为主的精彩活动陆续“粉墨登场”,吸引了八方来客,游人如织的场面随处可见。
据悉,这只是彰显迁西文化产业大繁荣的一幕场景。近年来,迁西县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将文化与生态、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市场、文化与人才紧密融合,抓特色、出亮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从吃“资源饭”到“生态饭”,钢铁强县悄然转身文化强县
迁西生态良好,森林绿化率达到63%,境内有115公里明代古长城,滦河穿境而过,有潘家口、大黑汀等大小水库80多座,板栗、长城、水韵、民俗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迁西荣膺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
在客观分析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之上,迁西通过抓定位,强化思路引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三次产业发展之中,以政策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为优势,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迁西县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抓特色,强化品牌打造,充分发挥“灵山、秀水、长城、栗香”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出板栗文化、长城文化、水韵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抓关键,把项目作为文化产业的硬支撑,作为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发展空间、展示发展成效的具体抓手,以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整体提升。目前,滦河水运文化产业聚集区、北部长城文化产业聚集区、原乡休闲文化产业聚集区等产业聚集区建设,以及黄金文化产业园、栗乡文化产业园、“秀美迁西”滦水湾文化产业园、北武当山文化旅游项目、青山关文化旅游二期、梦境庄园书画院暨龙瑞工作室等项目稳步向前推进。
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包装,迁西加快建设北部115公里长城国际步道,中部87公里滦河水韵和南部百里生态休闲三条文化旅游产业带。文化与生态,文化与旅游得到有效融合,2014年,迁西文化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全年接待游客28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在今年的景忠山纳福传统民俗文化节期间,景区游人摩肩接踵,万松禅院接待的游客更是应接不暇。据景忠山旅游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旅游收入将突破1.2亿元。 近年来,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景忠山皇家和蓟镇历史文化内涵,以儒、释、道宗教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为载体,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每年举办农历四月十八、十月十五传统文化庙会及正月“纳福迎春文化节”,使“京东名岫”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景忠山旅游公司已完成投资4.3亿元,规划建设了景忠山万松禅院度假村,包括主题酒店、书画院、文博苑等;升级改造老景点,新建人文景观20多处,使宗教文化、皇家历史文化得到充分体现。
乡村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同样异常火爆。目前,迁西县乡村旅游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迁西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300多家,各经营户平均年收入在3.5万元,最多的达40万元。
以节庆活动为媒介,“美丽盛宴”让迁西名扬在外
6月9日,为期一个月的“栗林花海·香约迁西”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吸引了北京、天津、唐山以及县内等地众多游客前来享受这场“美丽盛宴”。
每年栗花飘香时节,举办栗花节成为迁西一年一度的一大品牌活动。今年,以民办为主的“栗林花海·香约迁西”系列文化活动不仅将活动丰富到了19项,更是把范围扩大到全县的一场盛会。
文化搭台,文化唱戏。迁西,因生态出名,更因节庆文化活动而扬名。梨花节、栗花节、栗乡之夜等品牌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极大提高了迁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热门推荐
更多>北京遭遇暴雨袭击
广西600多警力围剿涉枪“毒村”(高清组图)
图片精选:国内首创LED灯光错觉如梦似幻
河北美术学院毕业典礼着汉服授学位
新加坡航空助力“瓷娃娃”公益梦
中国“枭龙”亮相巴黎航展
广东集中销毁两吨毒品
强降雨致长江九江段水位持续上涨 逼近警戒线
河南少林寺“禅耕农场”麦收忙
广西柳州柳江即将迎来超警戒水位
新一轮强降雨致广西34万余人受灾 2人死亡4人失踪
广州车陂开划龙舟
贵州遵义楼房垮塌已联系到16人 3人失联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闭关”7年重对游人开放
湖南一超市发生煤气爆炸5人受伤送医
故宫今起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 推行实名制售票
“北京蓝”或将再持续三日
北京蓝天白云现绝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