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环保局长受贿判刑 暴露环保执法监督不力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推行政务公开防“一把手”权力失控
陈景寿表示,面对诱惑,即使廉政监督制度再好,作为单位“一把手”,单位内部的纪检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最终还是只能靠领导自己自觉”。
当前,特别是“一把手”岗位的干部有权对主管的项目拍板。尽管党政机关在工作程序上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是安排工作、作出决策往往是命令式的。领导干部的分工责任制导致领导拍板,下面不敢、不会反对。
“从黄明案可以看出,无论大事小事,通过层层审批后都需要‘一把手’来做最后把关,这赋予了其很大的裁量权。”陈景寿分析,“存在侥幸心理,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内外两个因素为‘一把手’贪腐创造了条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使其权力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各种重大决策部署可以充分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最大限度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
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 对环保执法权力形成制约
从黄明东窗事发到获刑,社会在关切怎么约束“一把手”权力的同时,对于来自环保领域的腐败也予以关注。
江西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所有工作中环保部门的作为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地方发生的环保腐败从根本来说,是因为审批权、监管权、处罚权等行政权力失控。因而,必须从改革体制入手,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细化审批制度、明确处罚标准,逐步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做到信息对称,才能杜绝暗箱操作。
有专家则认为,一方面,环境执法过程相对封闭,执法弹性较大,权力垄断程度高,缺少第三方监督,给环保腐败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审批制度较为宽泛,相关程序规定不够明确,处罚标准相对模糊,给执法人员的贪腐带来了“可操作性”,“如果客观上缺乏监督约束,主观上动了贪念,那么执法者和违法者‘狼狈为奸’就不足为奇”。
因此,亟须引入第三方环保力量,比如在环评及环保执法中让公众或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形成对环保权力的外部监督和制约。(记者郭俊)
热门推荐
更多>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引来国际名导金基德
北京书市最后一天 商家打折市民“捡漏”
北京博物馆学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
图片精选:河南郑州现汽车“叠罗汉”
刘翔退役仪式在上海体育场举行
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更新空间”海洋球里即兴舞蹈
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黄山一幼儿园小朋友穿学士服拍毕业照
“板凳男孩”求学路
内蒙古遭巨型沙尘暴袭击 宛如世界末日
川藏公路然乌段中断3天后提前一天恢复通车
广西蒙山县遭受暴雨袭击 道路受阻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京举行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9日—15日
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迎接印度总理莫迪
图片精选:萌娃乐队助阵文博会
广东警方宣布侦破香港“4·25”特大绑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