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广州昌兴街:洋服一条街风靡三十年

南方日报马喜生 2015-05-12 13:47:57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昌兴街的最后一家洋服店是出名的金陵洋服,持续时间最长,不过也在数年前停止营业,原因不得而知。

大新百货开创“逛公司”潮流

在北京路街头伫立,往财政厅方向抬眼望,“新大新公司”五个白底红字招牌映入眼帘,北京路上多家百货公司多年以来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去处。广州逛街文化的形成,与大新百货有着莫大的关系。

作为广州城内首家百货商场,大新百货影响了广州市民的消费理念。大新百货实行“不二价”明码标价、专人收款、固定经营时间等制度,并且还引用了优惠礼券、特价商品、抽奖、销售本公司品牌的特制商品等营销手段。

当时,城内大新百货兼营天台游乐场、酒业部、饮冰室、浴室,城外大新百货兼营酒店、天台游乐场、西餐厅、理发室、照相处、验眼配镜等。市民除了一般购物,还可以到百货公司进行其他娱乐消费,“逛公司”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938年日侵时期,城外大新百货失火,连烧四天三夜,大楼及货物付诸一炬,城内大新货物存储于城外大新,因此同遭损失,这使得大新公司无法恢复元气。上世纪50年代初,广州政府重建整修城外大新百货,新命名为“南方大厦”,而城内大新百货在1989年改建16层高,改名为“新大新公司”。

定制西装风靡广州三十年

20世纪30年代左右,广州的达官贵人兴起定制西装的热潮。得益于大新百货的集聚效应,从昌兴街走出了许多裁缝和布商。那时候西装和礼服等都被叫做洋服,昌兴街上就形成了洋服一条街,专门制作新式的洋装,其风气引领广州西装定制30年之久。

当时洋服制作很讲究手工。广州服装厂的邓大照介绍,当时做一套西装净人工就要花去几百元,做一套西装快则三天,慢则一个月。一家裁缝个体户大约也就两三个人的规模,纯手工制作,很难大批量生产。由于裁缝很注重质量和口碑,所以不会接很多订单。

随着时间推移,手工洋服日渐式微,昌兴街洋服一条街的全盛时期只持续到解放初期。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衰退和政治形势不稳定,许多洋服店相继被吊销牌照或自行倒闭。

昌兴街的最后一家洋服店是出名的金陵洋服,持续时间最长,不过也在数年前停止营业,原因不得而知。

今天的昌兴街散发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寻常生活的味道。两三层楼高的平房间隔紧凑,楼下的商铺许多大门紧锁,晾衣绳在狭窄街巷两旁的房屋间腾空架起,家家户户趁着日头晾晒洗好的被套床单。小巷零星散落着几家钟表铺、牙医诊所和小吃店。

《新青年》曾南迁昌兴街办刊

昌兴街除了有大新百货的繁荣商业外,还留下了近现代革命史的痕迹:昌兴街26号和28号两幢不起眼的两层楼房,是《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南迁到广州的办公场所。

1921年4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被上海法国巡捕房查封,随后南迁到广州,搬入昌兴街。据考证,瞿秋白版本的《国际歌》发表于1923年6月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一同发表的还有《国际歌》简谱。

1923年—19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报《向导》也在昌兴街28号落脚。昌兴街42号二楼是创造社出版部广州分部所在地。此外,中共创办的书店丁卜书店也曾在昌兴街20号营业,鲁迅先生是这个书店的常客。

记者手记

缅怀昌兴街的商业启蒙

说起昌兴街,有人会以为“昌兴”二字取自新中国第一个个体户营业执照的主人陈昌兴,昌兴街“洋服一条街”的名堂兴许也是由他而来,因为陈昌兴恰好做服装生意,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回顾了昌兴街百年历史后,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它对广州近代百货业的启蒙。

昌兴街命名者是著名华侨实业家蔡昌、蔡兴两兄弟,他们在归国投资的年代,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的中国,封建制度才刚刚瓦解,新思潮、新事物不断从外面涌入,蔡氏兄弟大胆创新,把大型环球百货公司这种新兴商业形态引入内地,给广州市民带来“逛公司”的商业新体验。在商业贸易近代化转型的十字路口,大新百货的商业业态革命,给古老的广州城带来全新商业体验。

祖籍宁波的陈昌兴,1979年7月1日在中山五路自家门前打出了昌兴服装的招牌,个体户工商业首先在广州复苏,沉寂了十多年的广州街头巷尾又传来了叫卖声。昌兴服装店专营女服绣花衫,每月营业额约1500元,而当时国营工厂新职工月薪只有30元,陈昌兴一家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此昌兴与彼昌兴代表的虽是不同的两个年代,但同样因为千年商都广州的独特区位优势而走在时代的最前头,大放光彩。商海浮沉,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才能、勤劳和胆识,时世与政局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不简单,也不容易,谁知道哪天起床一睁眼,世事又要变了呢?

在陈昌兴时代,昌兴街像附近很多商业街区一样,也涌现过许多个体工商户,梁师傅就是其中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他放弃了单位固定工资和让人羡慕的待遇,决定辞职回到他从小成长的昌兴街开钟表维修铺,自负盈亏,为的是更多的机会和尝试。

冯骥才曾在《思想者独行》中写道:“地名也是一种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文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历史的细节总是别有幽怀,有关昌兴街地名由来的误会,织就成历史的针脚,缝好了两个时代的创业记忆。相比之下,今天的昌兴街已然冷清,但借着“昌兴”二字的余晖,路过的人还会感受到当年广州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个性与奋斗历程。

街坊声音

岁月沧桑难续商业辉煌

昌兴街巷口新新钟表的梁健华,从小在昌兴街长大。说起昌兴街洋服的威水史,年过半百的梁健华说,从他记事起昌兴街便是广州最知名的洋服一条街,随着历史变迁,洋服式微后,钟表和牙医连续崛起。这条老街历尽岁月沧桑,商业氛围大不如前了。

在这条街上开店裁旗袍、西服的老板和裁缝,口音听上去应该是上海人、浙江人,他们手工精致厉害得很,一件西装要做一个月,可销路照样很好,除了有钱人常来光顾,还有很多身材特别的客人需要量身定做,比如说特别胖的,有些客人甚至特地从香港等外地过来。

梁健华说,手工西装价钱很高,裁制要花费一个月时间,裁好的衣裳不能马上拆线,裁缝把线只拉着不裁死,等客人试穿后,保证袖子、领口等部位舒服,才定型拆线。

上世纪70年代,昌兴街里还有一家国营服装厂,在楼上有车衣组、裁缝组,而到了80年代初,这里业态逐渐过渡成以牙医、钟表业为主。初时,广州钟表公司零件批发部在昌兴街做零配件批发,它是当时市内最大的钟表批发市场,外地人知道可以在这里拿到零件,后来拿货的人干脆在这条街上集聚起来,成行成市。

注:参考《广州市志华侨卷》、《越秀商业名人》、王若的《广州市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情况的调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6.79K
编辑: 于熙标签: 昌兴街 1918年 广州商业 蔡昌 新青年
哭泣 南辕北辙
解读央行半年内三度降息背后玄机 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并扩大利率浮动空间
颜龄测试一夜爆红 这些趣图告诉你How-old为什么这么火?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