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和刘铁夫教育世家 “名世铮儒”传祖辈家风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中国日报河北频道邢台5月7日电(侯艳飞 贺庆存 通讯员窦建英)邢台市南和县教师刘哲颖已经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本书,但8毛钱一本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能让他清楚回忆起里面的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8毛钱可以买一斤肉,但父亲刘铁夫却买回了这本书。面对这样的奢侈品,刘哲颖曾不断抱怨。“人只有不断注重学习,才能推崇品德……”父亲刘铁夫将这条家训首次讲给了刘哲颖,正是守着“尚学崇德”。
农家院,推开一扇阳面房间的屋门,一组书架占据了屋里最显眼的地方,上面堆积了各类书籍和文房四宝,这便是刘铁夫老人的书房。
老人头发花白,身体略显佝偻,但精神矍铄,戴着花镜正在看书。他是这个教育世家中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教师。
刘铁夫说,小时候见过家中有一个“名世铮儒”的牌匾,家族读书育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听父亲说,那是奖励一名祖辈的,原因是他读书好,人品好,只是在文革期间,这个牌匾被毁坏了。”
刘铁夫说,解放前,父亲刘绍汉就先后在县初小、高小任教员,后来又在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虽然国家战乱,但刘绍汉从未动摇过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和刻苦学习的劲头。
在刘铁夫的记忆中,受父亲影响,家族中子女特别重视读书,在饥不择食年代,孩子们也常常围坐在一起学习。刘家虽然不富裕,但父亲仍坚持将毕生精力留在了创办学校、培养教师的事业上,有时常常出力又垫资。“当时父亲和别人一起出资,在南和修了一个‘魁星阁’,目的是让喜欢读书的人有一个清凉、安静的环境看书。”
“人只有不断注重学习,才能推崇品德,要把矢志育人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刘绍汉在世时,经常用这样的家规教育子女,告诫他们,在做人上要以礼待人,在学习上要尚学崇德。
在“尚学崇德”氛围熏陶下,刘铁夫和两个姐姐从小便熟记《四书》、《五经》等经典古书,经常听家里老人讲讲历史故事。解放以后,刘铁夫和姐姐们相继成为一名教师。
1974年,刘绍汉老先生去世,但父亲的家训,却像烙在刘铁夫脑子里。
模仿着父亲的举止,刘铁夫给孩子们言传身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铁夫每月只有40多元的工资,舍不得吃穿,但隔三差五都会买回来几本书。
有一次,他花了8毛钱买回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这8毛钱在当时能买到一斤多的肉。
“那是一本展望2000年未来世界的书,至今印象深刻,甚至都能背的出来,当时书中预言的电子表、超级水稻都一一应验了。”刘铁夫的儿子刘哲颖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能吃上一顿肉是他和姐姐们最大的愿望,可父亲在饮食和穿衣上非常吝啬,一旦买书,都是“大手笔”。
刘哲颖说,当时和父亲赌气,一整天不搭理他。直到父亲用祖父那句‘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推崇品德……’的家训训导自己,他终于理解了父亲为啥不断读书。
“自从那以后,放学了,别的孩子在外面玩,我们几个孩子趴在桌上写作业或者看书,排成一溜,也算我们家一道独特的风景。”
培养出四个小刘老师
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刘铁夫白天辅导学生,晚上又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写教案,几个孩子对父亲满怀崇敬。
在刘铁夫的影响下,大女儿刘爱平、二女儿刘力勤、三女儿刘燕勤和儿子刘哲颖高考时都报考了师范院校,如今都成为了人民教师。
“过年期间,亲戚们开玩笑,喊一声‘刘老师’,全家5个人回应,于是出现了‘老刘老师’和‘小刘老师’,既幽默,又自豪。”刘哲颖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姐弟四人从未与别人红过脸,以礼相待,而且还养成了看书好习惯。
祖辈、父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后辈们。如今,刘铁夫的外孙女在聊城大学读研究生,学的专业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而孙子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上大一,打算毕业后留校任教。
“到时候我们家可能又多了两位教师。”刘铁夫说,每到周末,孩子们放假来探望自己,他都会教晚辈们练字、读书。“和我聊聊他们教学工作中的苦和乐,我也会给小辈们支支招,或开导或鼓励。”刘铁夫说,“尚学崇德”的家训会一直传承下去。(完)
热门推荐
更多>- 北京首批自主培养“空中警花”单飞 精彩热图:西湖上的“西兰花” 北京警行首批女飞行员“秀首飞” 河南多地突降冰雹 大如鸡蛋 中外动物专家为我国仅存一对百岁“斑鳖情侣”作人工授精 中俄举办北京—莫斯科专家、老兵视频连线活动
- “看见蓝嘴唇”公益摄影展在京开幕 泰拳巡回展演庆中泰建交40周年 “蜡笔小新25周年纪念特展”在京举办 西北大现代学院大二男生用纸折"大白" 心比女生细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换型上线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南宁惊现“桥贴贴” 上演桥楼亲密“接吻”大战
- 交警为减轻车祸伤员痛苦 托举其3小时 中国方阵参加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夜间彩排 西安247名中学生体验“古今合璧”成人礼 西安一女子推婴儿车横穿马路被撞身亡 广西:一次“碰瓷”的全过程 济南千人同时美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