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巧姐“巧”夺人心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今年45岁的白碱滩区哈萨克族妇女阿同古丽没想到,因为有刺绣手艺,她不仅当上了有固定收入的培训班老师,自己的刺绣作品还有了销路,“有事情做了,我在家里的地位一下提高了好多。”
让阿同古丽“有事做,在家里地位提高好多”的是一个叫“油城巧姐”的组织。
加入“巧姐”刺绣手艺有价值
2015年1月,五亭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阿同古丽,社区成立了一个专门帮助妇女解决就业问题的手工艺品制作中心,免费为大家提供手工艺制作培训。
得到这个消息,阿同古丽便来到了社区学习,还带来了自己平时在家制作的刺绣作品。看到阿同古丽的刺绣工艺精美,制作中心的负责人便邀请她担任了中心第二期“哈萨克刺绣”培训班的老师。
阿同古丽说,她没文化,也不懂汉语,但“哈萨克刺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手艺,没工作的她就靠在家绣些挂毯、枕头等打发时间,挣点不多的零花钱。
阿同古丽说:“以前我在家绣了抱枕、挂毯之类的手工艺品,卖给朋友,3米长的挂毯只卖200元钱,自从加入‘油城巧姐’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手艺也是有价值的。”
阿同古丽算了一笔账,“巧姐”有培训班的时候,她当一天培训老师的费用是100元;没课的时候,她可以免费从中心领材料回家去做刺绣或加工环保袋,一个月的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3000元。
拓展业务收到哈国订单
和阿同古丽一样,白碱滩区已有26位各族无业妇女因为“油城巧姐”这个组织而有了“固定收入”。
记者了解到,“油城巧姐”手工制作中心是白碱滩区首个以帮助妇女创业就业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性组织,于2015年1月12日在五亭社区居委会成立。
据五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岳林介绍,白碱滩五亭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多,长期以来,一些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因无文化、不懂汉语和无一技之长等原因无法工作。为了帮助这些妇女走出家门,五亭社区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免费教汉语等,但效果都不明显。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这些妇女大多来自农村,虽不懂汉语,但都有刺绣、缝纫的基础,且有工作的意愿。于是,在克拉玛依市睿宏文化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桂红的推动下,与社区合作,以发挥这些妇女手工制作优势的“油城巧姐”手工制作中心在五亭社区应运而生。
1月22日,制作中心开办了首期培训班,辖区共有43名未就业妇女在为期15天的学习中,学会了环保购物袋的制作,其中,26位妇女每天固定到中心加工制作环保袋,17名妇女则每天在家加工环保袋。
马桂红说,考虑到这些妇女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以及需要照顾家的难题,制作中心采取不固定工作制+回购制运行。制作中心成立之后,他们一边对各族妇女开展免费的手工技能培训,一边不断发掘新产品,开拓市场,目前已发掘出笔袋、钱包、花帽、抱枕、腰带、手提包、全手工刺绣门帘等十余种产品。
让王岳林和马桂红意外的是,“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才发现市场对手工艺品的需求非常旺盛,现在订单特别多。”马桂红说,制作中心的订单除了来自本辖区一些企事业单位之外,哈萨克斯坦的客商对他们制作的手工环保袋也十分青睐,已和中心签订了5万个手工环保袋的订单合同。
推广“巧姐”让更多人受益
4月18日,记者在五亭社区“油城巧姐”制作中心的车间看到,面积不大的房间被分成了三个隔间,裁剪布料、缝制、成品熨烫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有说有笑地忙碌着,手上的活儿一刻也不耽误。
马桂红说,经过培训和加工过程,大家都已经是熟练工了,“经验丰富的工人一天就能缝制一百多个环保袋,一个一元钱,一天收入就有100元。”
为了解决更多妇女的就业问题,也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制作中心还与白碱滩区文体局合作,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刺绣,并于4月8日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的学习。为了推广这种方式,王岳林和马桂红计划将现有制作工艺与旅游产品相结合,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可能的话,还将在市区开设制作中心,让更多的无业妇女成为‘巧姐’。”(实习记者 宋欣)
热门推荐
更多>- 北京首批自主培养“空中警花”单飞 精彩热图:西湖上的“西兰花” 北京警行首批女飞行员“秀首飞” 河南多地突降冰雹 大如鸡蛋 中外动物专家为我国仅存一对百岁“斑鳖情侣”作人工授精 中俄举办北京—莫斯科专家、老兵视频连线活动
- “看见蓝嘴唇”公益摄影展在京开幕 泰拳巡回展演庆中泰建交40周年 “蜡笔小新25周年纪念特展”在京举办 西北大现代学院大二男生用纸折"大白" 心比女生细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换型上线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南宁惊现“桥贴贴” 上演桥楼亲密“接吻”大战
- 交警为减轻车祸伤员痛苦 托举其3小时 中国方阵参加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夜间彩排 西安247名中学生体验“古今合璧”成人礼 西安一女子推婴儿车横穿马路被撞身亡 广西:一次“碰瓷”的全过程 济南千人同时美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