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黑龙江省首启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以点带面”促全省心梗救治“大联网”
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国家卫计委出台"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并下发《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中国医师协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2015年立项开展国家医疗质量改善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简称STEMI项目)。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担任项目主席,委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心血管领域专家担任分省执行主席,执行分省项目。目前我国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入项目网络。5月5日-6日,黑龙江省在全国15家分省中第一个进行项目启动,黑龙江省项目执行主席由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担任,统筹规划黑龙江省急性心梗救治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卫计委领导、黑龙江省卫计委领导共同参加此次启动仪式,并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发言。全省28家“联网”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数百名专业医师参加了此次启动会,并在会上接受了专门的心梗救治培训。启动仪式的培训部分由哈医大二院专家和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授课。
全国15省“入网”黑龙江省项目首启
“金字塔”网络全省“一网打尽”患者入网即享“VIP”
在5日的启动大会上,黑龙江省执行主席、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首先在致辞,并向来自省内20多家医院的数百名专科医师做了题为“STEMI区域化网络建设迫在眉睫”的主题分享,指出了心梗救治区域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随后由哈医大二院胸痛中心负责人杨爽教授介绍了黑龙江省STEMI项目的具体内容,详细指出了项目中的细节问题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析。心内科其他专家也分别就STEMI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和风险评估、溶栓加转运PCI的适宜情况和避免风险等问题进行具体详细的阐述和讲解。
这样的项目启动,是一次真正意义的调动全省各级医院共同参与其中的大型网络体系,对于一个发病的心梗患者来说,首先要意识到发病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电话的拨通就意味着患者进入了这个“大网络”中,患者的病情由120急救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在去往患者所在地的路上,120急救车就做好了相关的急救检查设备和药品,与患者建立联系后,就立刻在“大网络”的指挥之下去往应该去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的选择,绝不是狭隘地根据某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通过系统搜索,第一时间判断出患者所在地附近最具能力的医院,当然,也要符合“就近”原则。因此,患者进入了这个网络,其实救治的成功率就已经大幅度的提高了。也就意味着,患者从原来的“任意而为”变成了现在的“一路畅行”的VIP待遇,背后作出努力的是全省至少28个大医院及几十个基层社区,这样的网络体系,保证着患者每时每刻的安危,最大程度的为患者“保命”。
“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水平,为了降低死亡率,让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尽可能地缩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我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到了各级医院的响应,现在我们只是需要让患者知道,什么是胸痛,什么是心梗,急性心梗发病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重中之重的是,一旦发现了苗头,要毫不犹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救治的任务交给最专业的医师,而非盲目根据自我判断。”于波教授解释说,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启动急性心梗救治项目的省份,这和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带的“先天”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后天”因素都密切相关,把这一区域的心梗救治能力提升上来,要靠专业医师,要靠急救能力,更要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就是当“死神来了”的时候,要把这一份信任,交给专业的医生,要相信医生永远把抢救和治愈患者作为职业最基本的要求和最终极的追求。
现状——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每年250万,黑龙江省发病率最高
“心肌梗死,由于其死亡率、致残率高被公认为影响百姓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头号杀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方,作为寒地区域,居民受季节、气候、饮食习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我省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转运不发达,人民就医意识差,农村覆盖率高,使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难度高、压力大、任务重,黑龙江省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4-5倍,2013年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省份。虽然目前药物改进,手段改进,患者增加,但是死亡率未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每年250万,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于波教授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随之增加10%,全国95%心梗患者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尽管部分三级医院水平较高,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流程化、模式化的心肌梗死的救治网络的建设及覆盖迫在眉睫。由于急性心梗的救治时间是以分秒计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心肌会迅速“死亡”,而这种心肌坏死和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因此,耽误一分钟,心肌就在一分一秒地死去。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急诊急救人员以及心内科专业医师以及每一个患者,我们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此次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200家急诊PCI能力的医院,以及与之相邻的3-5家不可行PCI医院构建区域STEMI协同救治网络。相当于一个金字塔形结构,由大会执行主席负责,九家有PCI能力的医院为二级网点,19家没有PCI能力的医院为三级医院。这样的“金字塔”型项目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的医疗救治体系,通过项目参加单位持续收集STEMI患者临床数据、质量反馈、培训指导,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成熟模式,促进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整体提高。”心肌梗死救治项目主席霍勇教授介绍,这个项目通过对项目覆盖省份进行网络医院医师培训和公众教育,加强“胸痛中心”模式建设实现。
未来——心梗抢救全国联网“三方合作+双向转诊”服务患者
“在心梗救治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在和时间赛跑,但遗憾的是,我省乃至我国心梗救治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时间的延误,而时间的延误主要集中在患者意识延迟,医院延迟,转运延迟。也就是说,即使到了医院以后医生争分夺秒地抢救,也难以挽回患者来到医院之前大部分黄金抢救时间的流失,而现在我们要建设的网络,就是要针对这一情况,做最大程度的努力。”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的黑龙江项目执行主席于波教授介绍,心肌梗死救治网络下的优化急救流程以改善急性心梗救治率需深度执行,不仅可以使心肌梗死的治疗得以推广,同时为医疗资源匮乏的机构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空间,进一步也为患者得到心肌再灌注争取了时间。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急救流程,三方强强合作(心内科、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增加医院及患者医疗意识,形成“以患者为中心”为核心思想,通过区域网络建设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
于波教授指出在区域救治过程中有一个双向转诊的模式:“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我们真正要达到的是双向转诊的模式,不仅要把需要救治的患者自下至上地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大医院,也要在有效的治疗之后,让患者回到基层医院或社区,让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和长期的随访。这样的双向转诊模式实际上是从患者利益角度出发,让他得到最权威和及时的诊疗和最实惠方便的康复,与此同时又是使得医疗资源最合理化的利用。”
这样的项目让患者受益的同时,也在为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做最大程度的提高。来自黑龙江省庆安市人民医院的院长韩仁环在启动仪式上对记者说,“我们这样的基层医院,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大医院的帮助和扶持,我们渴望提升诊治能力,提升独立的操作能力,我们很幸运地得知,加入了这样的网络,我们将有机会得到关于STEMI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急救处理、包括远程会诊、远程转输、远程转运流程在内的转诊流程及随访康复治疗等多方面的培训,这对于我们基层医院的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也是提升全省基层医院诊疗能力的惠民政策。”
“120--急诊—心内科”三位一体各显神通
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流畅,直接决定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结果。急诊与医院、基层医院与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更便捷的信息沟通、患者转运绿色通道。增强医院与急救中心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院前心电图传输及早期预警,逐步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为更多的患者争取时间,把时间留给更多的院内救治。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120、急诊科、心内科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可的,各个医院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因为这过程中,各个部分是需要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比如120急救体系负责根据“就近、就急、就能力”的原则,把患者送到最适宜的医院,基层医院担负着确诊、转诊、紧急处理的重任,同时也担负着患者术后康复和随访的重要任务,而大医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就要做到有强大的救治能力,随时准备迎接来自任何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患者,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这样,就做到了分工有序,各个部分也仅仅是“做自己该做的事”。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体系与医院无缝对接,提高心梗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救治比率。早期再灌注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就可以使死亡率从原来的30%降到5%以上。这个项目,把急救中心和有资质的医院整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STEMI急性心梗救治的成功率。接下来还有几个需要关注的点,包括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网络和布局,院前、院内能力的提升以及打通院前和院内急诊的绿色通道,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等。以此构建起政府、社会、院前急救、医院四位一体的区域心脑血管疾病急救网络。(通讯员 李华虹 孙瑜淼)
热门推荐
更多>- 精彩热图:西湖上的“西兰花” 北京警行首批女飞行员“秀首飞” 河南多地突降冰雹 大如鸡蛋 中外动物专家为我国仅存一对百岁“斑鳖情侣”作人工授精 中俄举办北京—莫斯科专家、老兵视频连线活动 “看见蓝嘴唇”公益摄影展在京开幕
- 泰拳巡回展演庆中泰建交40周年 “蜡笔小新25周年纪念特展”在京举办 西北大现代学院大二男生用纸折"大白" 心比女生细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换型上线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南宁惊现“桥贴贴” 上演桥楼亲密“接吻”大战 交警为减轻车祸伤员痛苦 托举其3小时
- 中国方阵参加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夜间彩排 西安247名中学生体验“古今合璧”成人礼 西安一女子推婴儿车横穿马路被撞身亡 广西:一次“碰瓷”的全过程 济南千人同时美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内蒙古呼伦贝尔五月普降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