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有一位令人感动的孝子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54的岁人了至今还没有结婚,为了照顾瘫痪母亲,他已经坚持了15年,真不容易啊……”每当村里有人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却说:“母亲操劳半生养育我,我要用一生来回报她。”
他叫李浙周,是崆峒区安国乡王堡村一个忠厚朴实的农家汉子。十多年来,他一直不离不弃细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他用一颗善良的心传递着浓浓的爱,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2014年他还被评为崆峒区“十大孝子”。
4月23日,记者来到崆峒区安国乡王堡村李浙周家,一进院子就闻见香喷喷的炒鸡蛋味,院里养着鸡、羊、牛,小院收拾的干净整齐,屋子窗明几净。屋内屋外,根本不像没有女人的农村家庭。
今年54岁的李浙周,是家里的大儿子。80年代中期,老李一家人生活过的异常艰难,兄弟四人中老二和老三相继做了上门女婿,老四在家里务农,父亲同年也因病去世,家里的生活境况一度雪上加霜。而此时,李浙周已成为村里的大龄“剩男”。
日子不咸不淡,一直在平静忙碌中过着。2001年9月的一天,对李浙周来说,他遭遇了人生中最沉重的一场灾难,母亲得重病瘫痪在床,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面对瘫痪在床的母亲,亲戚朋友都不忍心让他一辈子打光棍,有劝他外出打工挣钱的,也有劝他做上门女婿的,李浙周却是一笑了之。他说,“钱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在家里我可以边照顾母亲边种庄稼,穷一点不要紧,自己一辈子不结婚也没有啥,但至少可以在母亲的晚年多陪陪她。”
为了让母亲安享晚年,李浙周每天坚持做着护理。只要是艳阳天,他就背母亲到村里固定的“新闻中心”去晒晒太阳、听听村里发生的大小事。这些年每一个细节,他都是很细致地去做。每天学生上学的时间点,不用闹钟提醒,李浙周的“生物钟”就敲响了。他习惯性地一骨碌爬出被窝,开始一天的忙碌,清理大小便、清洗、洗脸、梳头发、做饭、喂饭……繁杂又有条不紊。这样日复一日,一直照顾着母亲度过近14个春秋。
他是一个勤快的庄稼汉,也是一个巧手的细心人。屋外,他和弟弟种着18亩山地,主要经济来源仅仅是地膜玉米、小麦和胡麻。家内,他在母亲休息时间自己动手用木椽、树枝动手搭建了牛棚、羊圈和鸡舍,养家畜禽以补贴家用,鸡蛋鸡肉还用于给母亲改善生活。他用从山里采摘回来的藤条编织筐篮,他用闲弃的塑料与树枝编成“窗帘”、盆盖等。在院子中央,他还用木架搭起悬空晾晒架,将去年3亩玉米棒子整齐码放在上面风干晾晒……尽管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但他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久病床前无孝子,孝子从来不言苦。李浙周母亲今年已经77岁了。这些年来,李浙周悉心照顾母亲的言行,村里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内心。“这么多年来他把他妈背出背进,到现在还没结婚,就没听他抱怨过一句,伺候的好得很!”邻居袁东梅激动地说。
无论是出门晒晒太阳,还是母亲想去庄稼里看看,每挪动一个地方,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背着母亲。李浙周告诉记者,“因为道路遥远难行,他不能带母亲走50多公里路程去城里的大医院做残疾鉴定。没有残疾鉴定结果,上面也无法配发残疾车和相应的生活补助。他说,希望上级部门能了解他的实际情况,能为他母亲配发一辆残疾车,这样,就可以推着母亲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热闹的世界。”(李晓明朱元军)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外动物专家为我国仅存一对百岁“斑鳖情侣”作人工授精 中俄举办北京—莫斯科专家、老兵视频连线活动 “看见蓝嘴唇”公益摄影展在京开幕 泰拳巡回展演庆中泰建交40周年 “蜡笔小新25周年纪念特展”在京举办 西北大现代学院大二男生用纸折"大白" 心比女生细
-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换型上线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南宁惊现“桥贴贴” 上演桥楼亲密“接吻”大战 交警为减轻车祸伤员痛苦 托举其3小时 中国方阵参加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夜间彩排 西安247名中学生体验“古今合璧”成人礼 西安一女子推婴儿车横穿马路被撞身亡
- 广西:一次“碰瓷”的全过程 济南千人同时美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内蒙古呼伦贝尔五月普降大雪 林丹、白岩松领跑东莞迎苏迪曼杯长跑 “更新空间”推出海洋球乐园 美女游客为兵马俑礼宾哨武警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