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大众日报李占江 张春晓 2015-04-29 09:06:3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大众日报济南4月28日讯“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其中,我省高兆丽等103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陈叶翠等45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据日前出版的《山东全国劳模大辞典》,1950年至2010年的60年间,山东省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共有1345人。加上此次获奖的148人,山东65年来共有1493人获劳模称号。

1950年召开的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我省共有25名劳动模范入选,均为一线工人、农民,青壮年占了不小的比例。上世纪70年代末,专业领域知识分子开始走上领奖台,一大批科技战线的先进人物走进人们的视角。新世纪以来,劳模覆盖社会各个层面,体育明星,私营企业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当选,都体现出劳模人员构成的“变脸”。65年来,劳模的评选标准、人员结构、精神内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仍然是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从“出力流汗”到“才智创效”——山东劳模的变与不变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开国劳模”曾广福奋战在整治海河的工地上。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潘承洞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全国劳模许振超在青岛港现场指挥作业生产。

60年1345人获全国劳模称号

□记者 李占江 张春晓

4月27日,由省档案局、省总工会联合编辑创作的《山东全国劳模大辞典》在济南出版发行。该书共90万字,收录了山东省自1950年至2010年60年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1345人,是我省第一部全面记载山东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大型工具书。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始终是时代的风向标和领跑者。60年来,劳模的评选标准、人员结构、精神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精髓实质始终没变?记者根据这1345名劳模的情况进行了梳理。

1950年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由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者464名,其中山东省工人劳模11名,农民劳模14名。

1956年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853个,全国先进生产者4703人。山东省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的有173名。

1959年

全国“群英会”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2565个,全国先进生产者3267人。在大会上,山东省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的有164名。

1960年

全国“文教群英会”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单位3092个,全国先进工作者2686人。山东省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158名。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826个先进集体、1213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57项优秀科研成果的单位。山东省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有39名。

1989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由国务院授予1987名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3名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山东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102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39名。

1995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由国务院授予2157名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716名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山东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119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27名。

2000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由国务院授予1931名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1015名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山东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96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50名。

2005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由国务院授予2124名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45名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山东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120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32名。

2010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由国务院授予2115名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70名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山东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有109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42名。(资料由省档案局提供 李占江整理)

50年代:从工农代表并举到偏重工人代表

1950年召开的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我省共有25名劳动模范入选。记者梳理发现,这25名劳动模范均为一线工人、农民。25人中,30岁以下的有7名,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年仅19岁的骆淑芳,她是济南仁丰纱厂的工人,在改进纺纱的技术、提高纺纱质量上做出了一番成绩。

25名劳模中,青壮年占了不小的比例,30岁-40岁之间的劳模达11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艰巨的建设任务,通过劳模表彰活动,希望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以鼓励全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辞典》副主编、山东省档案馆保护处处长孙允明解释说,这次选出劳模多为青壮年,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年龄段正是劳动积极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较高的时期。

而1956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首次劳模表彰均为一线工人、农民的基础上,开始有了些新变化。这次选出的劳模工人代表占了绝大多数,且集中在煤炭、纺织、电力、铁路、邮电、运输、机械制造等工业战线。

在孙允明看来,两次全国劳模表彰最明显的差别,是表彰大会名称和表彰对象范围的改变,而实质就是其中隐含着对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微妙变化。“1956年到来时,国家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共八大也将在这一年召开,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劳模评选也在往工人代表上倾斜。”他解释说。

值得注意的是,1956年的评选中,还出现了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的身影,还有一位新闻工作者也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就是大众日报摄影记者原一萍。

“1956年是党成立以来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最好的一年。在这年年初的知识分子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当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一百多位教授、科学家受到表彰,华罗庚、钱学森等位列其中;110名优秀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被授予荣誉称号。”孙允明说。

60年代初:女劳模增加 中青年劳模占主流

上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我国共召开了两次表彰大会,分别是1957年的全国“群英会”和1959年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遇到巨大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表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模范,比如跳进浆池的‘铁人’王进喜,攻克大量技术难关的工人吴家柱等劳动模范,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克服艰苦的外界条件,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这些光辉形象鼓舞着人们更加振奋地投入到建设之中。”长期研究劳模历史的山东大学社会学教师王昕说。

如果说50年代,女劳模还是凤毛麟角,到了1960年,山东劳模中女劳模的数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加,158名劳模当中有63名女劳模。“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女性在文化、卫生、教育方面的比例比较大,女劳模相对就多一些。”孙允明说。

记者发现,这两次劳模表彰会,最显著的特点是劳模年龄普遍比较年轻,20—40岁之间的劳模数量占了绝大多数。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16岁的阎凤娥成为我省年龄最小的全国劳模。生于1944年的她在寿张县十五里园公社广播站任广播员,由于工作出色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这一时期的劳模评选中,20岁以下的劳模并不少见。比如来自宁津的17岁的黄秀兰,高小毕业的她响应党的号召,办起了白天搞生产、晚上学文化的农民夜校,同时还培养出10名“小先生”,利用劳动间隙,在田间地头或茶余饭后随时随地教,两年时间,扫除文盲103人,她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的先进经验也在全省推广。

18岁的马丽珍,是济南第一机床厂的车工,她积极参加劳动竞赛,认真钻研操作技术,预约超额完成生产定额,不仅如此,她还不断革新生产技术,研制成了螺钉生产滚丝机、螺母攻丝机等,使部分标准件生产由半机械化变为自动化。

“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赞杰说,从建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劳模们在苦、累、脏、险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赢得了人民尊重。这一时期的劳模显著特征就是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70年代末:专业领域知识分子走上领奖台

从1977年至1979年将近3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5次召开大会来表彰全国劳模。这5次表彰大会至少涉及到了9个行业,从1977年的工业到1978年的科技、财贸,再到1979年的交通、文化等。

“197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全国百废待兴,这时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尤其是一线生产,同时也需要旗帜性的人物为各行各业的人物做出表率,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王昕认为,之所以在1977至1979年这三年进行了相对比较密集的表彰大会,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国家需要更好地恢复生产建设。”

“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陈景润、袁隆平、邓稼先等一大批科技战线的先进人物走进人们的视角。

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我省共有39名科技工作者入选,这其中,就有不少被现今人们所熟知的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海青”一二三号海带新品种,为我国海带已传育种打下基础的原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方宗熙;主持育成2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促进小麦高产稳产,对山东省及黄淮麦区的生产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后曾任省政协主席的陆懋曾;以及对哥德巴赫猜想有卓越研究成就,被国际数学界称之为中国数论派代表之一的山东大学原校长潘承洞……

“这一时期,一些拥有绝活绝技的高素质职工、专业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走上劳模的领奖台,劳模特征也体现出明显变化。”孙允明介绍,随着劳模学历、知识、结构显著提高,劳模开始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向智能型、知识型转变。

80、90年代:国企改革者涌现 首次出现运动员

记者注意到,从1979年到1989年9月,其间近10年没有评选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王昕解释说,1989年前的表彰大会基本上都是用行业来取名,主要是因为当时很多企业的性质是国企和集体企业,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当时一些企业在进行改制,所以就把评选的事搁置起来。

在198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山东劳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国企领导者以改革者的形象走到前台,这些人中,又以来自青岛的“三朵金花”最为耀眼:

来自双星集团的掌门人汪海以第一个实施名牌战略,第一个带领企业主动从二产转三产,第一个砸烂旧三铁和新三铁等众多“第一”的改革形象出现在全国公众面前,来自海尔的张瑞敏,在1984年临危受命,接任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带领企业发展成中国知名品牌;而来自海信集团的李德珍,凭借着大力深化改革,使青岛电视机厂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全国唯一实现国优产品三连冠的企业的不俗业绩,成为当年的劳动模范。

梳理1989和1995年的劳模档案,可以发现,当时不少劳模如今仍活跃在各个舞台,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比如1989年入选的玉米专家李登海、1995年当选的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以及同年入选的来自东营华泰集团总裁李建华等。

1989年劳模评选中,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我省首次有运动员当选劳模。来自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队的24岁的王秀婷,凭借着第六届全运会10000米长跑冠军,打破亚洲记录,并在第二届世界杯田径赛中连破两项长跑亚洲纪录的骄人成绩,成为当时我省唯一入选的运动员劳模。

21世纪以来:私营企业主走到前台 平均年龄增大

梳理2000年以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发现,新世纪以来,劳模的人员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劳模评选开始覆盖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例如,体育明星,私营企业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当选,都体现出劳模人员构成的“变脸”。

“民营企业人员当选劳模,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劳动内涵认识的变化。他们不仅具备劳模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更有以才智来创效益、创品牌、作贡献的时代特色。”刘赞杰说。

劳模人员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政治身份上的变化。记者梳理发现,2000年入选的劳模中,只有来自省冶金科学研究院的周慧敏是九三学社成员,其他劳模都是共产党员,而到了2010年,已经有11名劳模的身份是非党员。

不仅如此,劳模的年龄层次也在发生变化。总体上看,与五六十年代多为三十多岁的青壮年劳模相比,2000年以后,41岁至60岁的中年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劳模主力军。

记者梳理发现,在2000年的劳模评选中,只有3名30岁以下的劳模。时年25岁、来自枣庄第一棉纺织厂的纺织工人李丽是那一届最年轻的劳模,其他2名是时年29岁的山东外运济宁公司的驾驶员赵全堂和同为29岁的山东德棉集团德棉股份公司的挡车工段月英。劳模平均年龄增大的趋势在2010年更加明显,30岁以下的劳模只有一名,就是1987年出生的时年23岁的赵福增。

“随着劳模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向智能型、知识型转变,劳模学历、知识、结构显著提高,对其个人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过程,相应地会反映在年龄的增长上。”孙允明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劳模的评选标准虽然发生变化,但评选始终面向一线、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原则没有变,来自普通岗位的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一直是劳模的核心构成人员。”刘赞杰说,“劳模精神的内涵丰富了,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劳模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本质要素都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大众日报走出的劳模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1963年4月25日,《大众日报》在一版刊发的题为《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从张富贵一贯带头参加集体劳动谈起》的照片。

原一萍:山东莱州人,1928年出生,1953年任大众日报社摄影记者。他曾出色地完成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成就以及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来山东视察工作的重大新闻的报道。他拍摄的图片《雪涛》,在荷兰海牙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荣获世界记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奖。1956年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成为首位获此称号的新闻工作者。

田 牧:山东乐陵人,1923年出生。大众日报社记者部主任。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钱 捍:江苏东海人,1953年出生。1983年调任大众日报社任摄影记者。在全国和国际摄影展览或比赛中有24幅(组)作品获得29项奖,有6幅(组)被评为全国和省级报刊好新闻。1989年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记者 李占江 整理)

山东劳模影像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1950年10月,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的山东省劳模代表合影。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李田英:山东第一位全国农业女劳模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郝建秀:创立全国纺织行业首个工作法

山东148名劳模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65年涌现1493名劳模

王永幸:带领贫困村变身新农村

李田英,曾任广饶县赵嘴人民公社社长。她是中国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女社长;是山东省第一位全国农业女劳模;也是我省第一位受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农业女劳模。李田英1942年至1945年担任三柳村妇救会主任,她提出“妇女也能顶大台”的主张,联合9名妇女组建插伙组、互助组开荒晒盐。继而又带领26名妇女下洼(今东营市河口区孤岛一带)开荒种地2000余亩,年收粮最高达6万余斤。1945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李田英合作社,带领群众在南北河防潮坎一带拓荒种地5000余亩。

郝建秀上世纪50年代初任青岛国棉六厂工人,创立了全国纺织工业战线第一个科学、系统、规范的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该工作法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后,细纱白花率降低30%—50%,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看台量不断扩大。郝建秀小组也被国家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授予“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锦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用英模名字命名的产业工人工作小组。

王永幸,龙口市下丁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幸同志在担任下丁家党支部书记期间,联合6个初级社合并成“阳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奋战在生产第一线,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一个“看山山青,看地地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分享到6.79K
哭泣 南辕北辙
经济命脉之争:美日TPP谈判跑出“马拉松” 奔驰涉垄断被巨额罚款:在华车企总罚单已超18亿元
黄磊二胎女儿罕见出镜 盘点娱乐圈明星的"神秘"二胎 赵薇李小璐林志颖生财有道 明星副业响当当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在京正式启动

        详细>>

        圆梦北京之《90后的青春》

        详细>>

        圆梦北京之《梦想成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