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开启保护民族传统的征途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50岁的宋水仙出生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20年前,当许多外国人和外地游客来到她的家乡,大批量购买马尾绣时,她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忧虑。
马尾绣是贵州省黔东南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刺绣技艺,以马尾为原材料,用料严格,工艺复杂。
去年7月, “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来到黔东南,宋水仙告诉宝马团队,马尾绣是贵州最古老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刺绣“活化石”。马尾绣绣法独特,两千多年来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这种带有精巧刺绣的肩带同时也是母亲给女儿准备的嫁妆。
宋水仙表示,当时看见游客们持续收购这些刺绣珍品时,她非常担忧,因为她担心没有了这些绣品,后人无法继续学习并传承马尾绣,这会最终导致这项珍贵文化的消失。于是,她遍访三都县大大小小的村寨收集古老绣品,并将它们一一陈列在家中。
如今,她家已经成为家庭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丰富的马尾绣藏品。除此之外,宋水仙还发动当地妇女发展马尾绣,开办工艺品店,将绣品变成了商品。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石桥村,家传古法造纸技艺的第19代传人王兴武也令宝马中国文化之旅的成员们印象深刻。
王兴武说:“村里的老人们依然在用古法造纸,其造纸工序以及各类工具与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天工开物》中所描绘的如出一辙。”
古法造纸术中,一张纸的产生,要经过剥皮、打浆、干压、晒纸等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反映了几代手艺人的智慧。” 王兴武说。
与水族马尾绣和石桥古法造纸一样,成为“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项目的还有数千年来一直流传在贵州麻山地区的《亚鲁王》,这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刻画了西部苗人创世、征战等起起伏伏的历史,展现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据《亚鲁王》整理和翻译者杨正江介绍,在麻山一些偏远山区,许多东郎(歌师)千百年来致力于传承这部史诗,日日颂唱《亚鲁王》。
由于《亚鲁王》千年来仅靠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杨正江决定带领他的团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记录、翻译和整理,在书本中更好地保存这部民族著作。
“作为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正是祖先们坚定的信念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杨正江说,这部伟大的史诗描述了苗族的早期文明并让族人们重新回忆起在这段古老历史中遗失了的灵魂。
宝马中国文化之旅从2007年开创至今,已累计行程超过17,000公里,足迹遍布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探访了2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中77项“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了800万元的捐助,助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由于持续多年积极宣传并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马公司于去年6月获得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高权威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颁发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荣膺这一殊荣的企业。
英文原文见中国日报4月20日8版
http://www.eguizhou.gov.cn/2015-04/20/content_20482134.htm
(记者 杨成 编译 欧阳艺娇)
热门推荐
更多>- 精彩热图:西湖上的“西兰花” 北京警行首批女飞行员“秀首飞” 河南多地突降冰雹 大如鸡蛋 中外动物专家为我国仅存一对百岁“斑鳖情侣”作人工授精 中俄举办北京—莫斯科专家、老兵视频连线活动 “看见蓝嘴唇”公益摄影展在京开幕
- 泰拳巡回展演庆中泰建交40周年 “蜡笔小新25周年纪念特展”在京举办 西北大现代学院大二男生用纸折"大白" 心比女生细 第四代“周恩来号”机车换型上线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 南宁惊现“桥贴贴” 上演桥楼亲密“接吻”大战 交警为减轻车祸伤员痛苦 托举其3小时
- 中国方阵参加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夜间彩排 西安247名中学生体验“古今合璧”成人礼 西安一女子推婴儿车横穿马路被撞身亡 广西:一次“碰瓷”的全过程 济南千人同时美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内蒙古呼伦贝尔五月普降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