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研究表明 上海人开始穿西装或因实惠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清末民初分别身着中式、西式服装的上海男人。上海图书馆供图
东方网4月17日消息:作为海派服装发祥地和时尚中心城市,上海人接受西装是出于崇洋心态吗?昨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在沪首发。从博物馆馆长到鸿翔公司传人,专家用史料研究新成果,告诉人们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时装秘密。
上海人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确切时间尚无法查证。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认为,上海未必是最早出现中国人穿西式服装的城市,但最晚到1870年,上海人率先宽容接受了西装,越来越多平民男子将其作为日常衣着。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改良清代传统装扮的呼声渐高,西式男装与传统中式服装相比,样式简单、装饰较少、配伍固定、适应性好;而且西装的经济成本大大低于中装。卞向阳研究发现,传统中装一身茧绸十几块钱,再按着装规制,棉的、皮的、单的、夹的一年到头换上,需要百十块钱;而西装可以穿四季,消费成本大为下降。清末西装大多出自本地“红帮(宁波奉帮)”裁缝之手。
今年86岁的鸿翔传人、原上海服装研究所所长金泰均14岁便入行学做服装,他认为,海派服装本质上是西式结构的,在向西式服装学习并与之竞争中,近现代海派服装逐渐发展起来,价格便宜是其竞争要素之一。
服装史研究还发现,所谓“奇装异服”在上海服装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绝迹。即便是半个多世纪前,“破四旧”之风开始扫除“封、资、修”服饰,金泰均收藏的服饰资料也被当作“黄色图片”抄了去。那时,“老三装”(中山装、青年装、军便服)带来了“老三色”(蓝、灰、黑),男女服装之间的区分度越来越小。然而,1967年到1976年,上海3种主流报纸上提及“奇装异服”的报道就有55次以上。
“一片暗色之中,还是有些亮色。”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当年上海女子即使穿着军装,也将白衬衫的衣领翻在军装领子之外。《中国近现代海派服装史》这样描述:尤其是1972年后,上海民众先是在衣领、袖口露出鲜艳的颜色,用土法将刘海烫得弯曲,并巧妙地将发辫编得十分蓬松;在公园里,她们会脱下外衣,穿着鲜艳的毛衣拍照……“当时穿所谓奇装异服的基本上是青年人,甚至很多还是几年前‘破四旧’的参与者。”卞向阳说。
热门推荐
更多>- “华中第一高楼”封顶 情侣建设者楼顶浪漫求婚 内蒙古阿尔山惊现红色天空下泥雨 浙江温岭一工厂发生火灾 浓烟滚滚 北京沙尘暴后迎蓝天 沙尘暴突袭京城 市区能见度骤减 父亲为救子街头扮马让人骑:市民捐款无人骑
- 草根演员扮鬼子4年"死"6千次 曾遭游客殴打 七旬澳洲老太西安拜师学太极拳 坚持练习十五年 乐视超级手机首发 打造全明星阵容发布会 呼格案真凶赵志红今日二审 一审被判处死刑 《冰与火之歌》大型纸雕亮相北京王府井 捕鸟“天网”绕山头数圈挂满鸟儿尸体
- 温州矾山杜鹃花节一架子坍塌 多人受伤 大卫·霍克尼北大讲座 场面火爆临时加直播分场 世界钢管舞锦标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新疆人的一天·伊犁”篇活动正式启动 山东聊城:大“战”水草 沪昆高铁贵州至湖南段联调联试成功(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