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华东地区

超越平凡的辉煌人生——追记安徽省亳州市人防办干部李少光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超越平凡的辉煌人生

——追记安徽省亳州市人防办干部李少光

超越平凡的辉煌人生——追记安徽省亳州市人防办干部李少光

李少光同志(左一)为群众发放人防宣传资料

39岁,人生正当时,是追求理想实现梦想的黄金时期。

2014年6月22日,39岁的安徽省亳州市人防办副调研员李少光,因劳累过度,在加班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带着他的理想和追求,永远告别了心爱的亲友和热爱的事业。噩耗传来,安徽省人防办领导机关和亳州市干部群众悲痛万分,全省各市的同行和亳州市5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人们含泪追思这位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扑在人防事业上的好干部、好党员,为他英年早逝而痛惜,为他短暂却超越平凡的辉煌人生而深深鞠躬。

近日,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发出通知,号召全省人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向李少光同志学习活动。李少光,一个不平凡的名字,在江淮大地上传诵。

亳州人防事业的拓荒牛

伴随着亳州市人防办的诞生,李少光就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与人防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生命乐章。

2000年10月,亳州市成立地级市,开始组建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当时市直机关需要大量的干部。已经是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党委委员、镇人民武装部部长的李少光,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参加了亳州市市直机关干部“两考一推”。报名后,有位好心的领导对他说,你是镇里最年轻的干部,20多岁就成为副科级干部,还走上了党委委员领导岗位,坚持在基层干下去,将来很有发展前途;到市里工作,虽然机关大了,级别高了,但只是一名办事员,将来怎么样不可预测。再说,市直机关都是刚刚组建,条件比较差,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工作基础,去不去要慎重选择。李少光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左右权衡,毅然放弃了现有的领导岗位和条件优势,听从了组织的安排。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推荐,他被选为市直机关干部。

这是一次新的考验,也是李少光人生的新起点。当他报到时,其他人都分配到了人们心目中的权力机关或者重要部门,而李少光则被安排到人们以前知之甚少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组织部门的同志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没有犹豫,就丢下一句话:“听从组织安排。”他被任命为市人防办综合科副科长。

上班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市的正处级机关,办公室是借用的,没有办公设施,整个单位编制只有3名,一名负责人是刚从部队转业的同志,工作人员只有他和同批考进来的另一名科员,综合科也是办公室唯一的一个内设科。人防工作还没有起步。后来担任市人防办首位主任的邵永一回忆说,当时困难重重,市直机关都在忙着建班子,搭台子,不要说开展工作困难,就连他们3个人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担心能不能留住这两个年轻人。李少光到来后,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反而信心十足。

万事开头难。3名同志都没有人防工作经历,为了寻找人防工作的突破口,尽快进入角色,他首先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费乘车到省人防办找来了有关文件和资料,认真学习领会,还专程去了邻近的阜阳市人防办学习取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后,他提出了把人防工作迅速开展起来的一系列想法,得到了主任的认可并且让他大胆地去干。李少光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工作的重担。他顾不上远在150多公里外农村老家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节假日也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既要完成好市里安排的各项任务,又要做好本单位大大小小的事务,一个人身兼数职,里里外外忙碌。同时进机关的合租房室友,见他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自己没有时间做饭就在路边小店里应付一下,劝他不要这样苦自己,会把身体累垮的。李少光说,人防办与其他部门不同,工作还是空白,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又是新组建的单位,不能拖后腿,如果一开始就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更加难了。

经过反复学习、调研和征求意见建议,2001年5月,李少光起草了亳州市人防历史上第一份政府文件《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的通知》,很快由市政府印发施行。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亳州市人防工作正式开展,受到了省人防办的充分肯定。紧接着,李少光又依据法规,结合实际,起草了《关于做好人防建设资金筹集管理工作的通知》,他带着文件初稿,到一个个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一遍又一遍地宣传人防法规,争取支持,仅建设部门,他就先后跑了30多趟。在他不厌其烦的辛勤努力下,文件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一次性通过。时任分管人防工作的副市长吴贞堂,在会议上充分肯定市人防办主动作为,赞扬文件起草及时、规范、有质量,指导性强,开了一个好头,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原市人防办主任邵永一身有感受地说;“亳州人防今天的可喜局面,李少光功不可没。他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敢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面对困难不失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事业,矢志不渝为之奋斗,是亳州市人防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牛。2006年,他被南京军区评为人民防空工作先进个人,受通报表彰。

坚守清廉为民的好干部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人防意识的增强,人防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民用建筑修建人防设施的单位越来越多,负责人防行政审批的李少光的权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他。在权利和诱惑面前,他心如明镜,不忘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作为人民公务员的承诺,坚守着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信条。亳州市人防办主任谷全民说:“李少光是亳州市人防办最有权的人,也是家庭最穷的人。”

市人防办履行政审批职能以来,李少光具体负责全市的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人防工程设计图纸审查、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程竣工验收、易地建设经费征收的审核等等,都要他这个“光杆司令”一个人去完成。这些工作要求不仅要有很强的法规政策观念,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廉洁自律意识。不管是谁的关系,无论是谁打招呼,他就是坚持一个标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审批。他经常告诉那些托关系的人,只要你的项目符合政策,手续齐全,我会按照程序马上审批,不需要找任何关系,更不要请客送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他经手的大大小小项目不计其数,没有接受过服务对象的一次吃请,没有接收一样礼物。一些企业的同志说,像他这样的干部实在太难得了。

近年来,亳州市城投集团投资了几十个亿的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多,公司的有关负责人经常与李少光打交道。为了赶时间和进度,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找到李少光,他有求必应。有几次都是在双休日找到了他,他却毫无怨言地赶到了办公室,加班加点,为企业服务。每次加班误差时,都想请他吃工作餐,他都坚决拒绝,自己却在办公室吃盒饭。公司有些项目在别的部门一个多月都审批不下来,而到了人防办,只要手续和资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李少光总是马上就办,从不拖延。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李少光工作高效率高,服务热情,清正廉洁,是他们心中的好公仆。

李少光的妻子韩静静回忆说,十多年来,找他的人不少,面对金钱和礼物,他从未动过心。他曾对妻子说:“越是领导信任,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权力是用来服务的,不是用来做交易的。我不能给党丢脸,给单位抹黑。”他在家中立下铁规矩,不允许接受服务对象的任何礼物,更不允许给找到家里的人开门。每逢过年过节,李少光都提醒家人不要忘了规矩。

李少光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含辛茹苦将他姐弟三人拉扯成人,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母亲哭着说:“在别人看来,李少光考上了大学,又在城市工作,还当上了国家干部,家里人可以沾光享福了。但没有人知道他还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

刚到市里工作时,李少光为了节省钱,与3个同志合租一处住。一年后,才将妻子和孩子从农村接到市里,仍然住在合租房里。2002年,市里分配给他一处福利房,房子总价5万元,令同事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少光到银行贷了3万元款,7年后才还清。家中的冰箱和洗衣机还是16年前结婚时买的。多年来,他没有添过一件家具,没买过一件高档的衣物。

李少光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家中除一家三口外,还有家在农村的姐姐的几个小孩先后因上学或打工吃住在他家,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一直在家照料小孩的妻子韩静静见小孩长大已经上学,也想出去工作,减少一点家庭的负担。心想,凭丈夫的工作关系,找一份体面的收入高的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哪怕只是向服务企业暗示一下,就会有着落。可是几年过去了,她一直不见丈夫有任何动作。韩静静知道丈夫的为人,也不敢多提及。前几年,安徽新华集团项目部进驻亳州市后,得到了人防办和李少光的大力支持,公司项目部副总经理王明绪,得知他家庭困难的情况后,出于同情和感谢,主动找到李少光,让其妻子到公司工作。令王明绪没有想到的是,李少光不假思索地婉言谢绝了。事后,有好心人对李少光说:“你怎么那么傻呢,这样下去,你家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李少光回答:“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这样的‘好事’可不能干。日子苦点,心里踏实。”2012年,李少光的儿子在省重点中学合肥一中的全省统考招生中,以全市第2名的成绩被录取,儿子寄宿上学,家中的负担更重了。他的家庭困境让同事张新梅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介绍韩静静去哥哥的电器仓库当保管员,李少光这次才答应。

李少光的弟弟在老家农村,有3个孩子,全家5口靠种几亩地,生活难以维系。为了摆脱贫困,几次找到哥哥,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关系贷款买一台挖掘机,在其服务的企业揽些工程做。李少光没有同意。弟弟见他毫不留情面,就发动父母去做工作。李少光对父母说:“我不能为自家的事犯错误。”父母理解儿子,弟弟也知道哥哥的苦衷,便外出打工了,再也没向哥哥提过类似的要求。

同年,为了改善住房条件,李少光卖掉了老房,购置了一套稍大的住房。购房款不足的部分是妻子向娘家人借的,至今,还欠着10多万元。

在亳州,有乔迁时互相祝贺的习俗。李少光为了避免人情往来是非,不露声色地搬到了新房,也没有添置一件新的家当,就连地址也很少有人知道。一些朋友和服务过的企业多次提出准备上门祝贺,李少光总说“还没搬家”。当单位的同事也都等着上门祝贺乔迁时,李少光于几个月前已经搬到了新的住处。大家得知后纷纷感慨:“像这样的人,现在太少了。”

十几年来,李少光经手的项目无数,没有一件投诉,没有一项出现过任何问题。市纪委党风监督部门和市效能建设部门在多次对全市企业进行服务跟踪问效时,涉及人防办时,对李少光都是赞不绝口。称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真心为民的好干部。2006年至2009年,李少光连续4年在公务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还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超越平凡的辉煌人生——追记安徽省亳州市人防办干部李少光

李少光(右)在人防工程现场审查设计图

鞠躬尽瘁的“铁汉子”

得知李少光去世的不幸消息时,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就不假思索地说:“他是累死的!”

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为了撰写向市里上报的有关材料,李少光像以往一样,来到办公室加班,直到晚上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其间,他还打电话告诉市人防办主要负责人,明天再加个班,材料就可以完稿,星期一可以上报。睡觉前,他还对家里人说:“我明天还要加班。”这也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的一句话。22日上午9点左右,一直住在他家的外甥女见说要去加班的舅舅还没有起来,感到有些不正常,来到房间叫他时,他再也没有答应,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对李少光非常了解的市效能办主任吴东峰说:“他是一个不知疲惫的汉子,长期超负荷工作,是在用生命拼搏,他太累了,他歇息了。”

就在去世的前几天,李少光还连续两天在涡阳县农村的田间地头,按照市里安排,分片包保农村麦杆禁烧工作。为防止有人利用夜晚偷偷进行焚烧,他都是凌晨两点才休息。父亲知道他经常熬夜加班,担心他的身体,在凌晨一点左右打电话给他时,他还在农村的麦田里。他说自己的身体好,让父亲不要担心。

去世后,同事打开他的办公室,发现桌子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没有完成的上报材料,另外一张桌子以及地下摆放着许多还没有审核完的工程图纸。自从李少光到市人防办工作以来的14年里,他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也很少请过事假,双休日大部分是在加班中度过的。

受单位编制的限制,李少光所在的综合科是办公室唯一的内设科,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他既是人防工作的顶梁柱,又是机关事务的“大总管”,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双休日如果不加班,很多工作就完不成。对此,他从来没有怨言,也没有向领导叫过苦,提过要求,自己默默地奉献着。在搬到新的办公地点之前,市效能办主任吴东峰的办公室就在李少光的楼上,以前与他交往不多,上下班都要从他的办公室门口经过。发现他总是准时上班、晚下班,双休日经常在加班,便引起了对他的关注。为探个究竟,多次在双休日打电话给李少光,发现他都在办公室加班。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吴主任对他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2003年,亳州市开始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为民服务,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都设立了服务窗口。当时,人防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人们对人民防空工作知之甚少,也没有审批过一件人防工程项目。鉴于当时的人防工作现状和办公室人手少的实际,暂时可以不进入服务窗口。李少光极力建议进入窗口,他认为,在行政服务中心有一席之地,不仅是一个服务窗口,更是一个宣传人防、便于协调和争取支持的重要平台。于是,市人防办成为第一批窗口服务单位。窗口实现全天坐班制,实在是抽调不出人去,李少光亲自上阵。为不耽搁办公室正常工作任务,他白天到服务中心坐班,晚上和双休日到办公室加班。在这一年里,他几乎天天如此。也就是在这一年里,李少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心血和汗水。服务中心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人防窗口却无人问津。李少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吴东峰与他交谈时了解到,为了工作,李少光有好几次暗自流下了眼泪。他没有一走了之,更没有消极等待,而是打起了主动仗。每天他都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办理行政审批的企业宣传人防法规政策,介绍人防设施的作用和意义;与其他部门审批窗口的同志交朋友,谈人防工作的认识。他的执着和强烈的事业心被其他部门的同志所感动,也被企业所认可。过去,一些同志对人防工作不了解、不参与、不支持,在李少光的长期努力下,很多同志成了人防办的义务宣传员,主动帮助,积极配合他做工作,主动参与人防建设。这一年,他被亳州市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先进个人,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2004年初,市人防办收到了第一笔人防工程建设费,虽然只有30万元,却让李少光和办公室的全体同志欣慰了很久。来之不易的开局,带来了良好的效应。到2014年初,起步较晚,举步维艰的亳州市人防收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累计超过亿元,人防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他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大家有口皆碑。2008年,李少光荣幸地被市政府聘请为市政府督察员。

李少光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事,只要是组织安排,他从来不含糊,奉献自己的全部。

儿子在合肥市上学,李少光一方面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省钱,很少去看望。儿子在电话中哭着说:“爸爸,双休日时,看到同学们有的被家中接走了,有的一家三口在一起,我好难过,我好想家。”李少光心里不是滋味,只能让爱人有时去看望一下。

为了掌握全市早期人防工程情况,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工作量非常大,委托专业的机构又没有经费,当时办公室人又少。李少光决心自己干。他带着办公室的另一名科员,两人骑着自行车,穿越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条街、一条街地实地调查走访,展开了拉网式的摸底,早出晚归,一干就是20多天。胯部摩出了血,脚都红肿了。李少光身体比较胖,有几次从自行车上下来,累的都不能动了。徐斌说,我们休息几天再干吧,可他坚持一鼓作气调查完。终于以坚强的毅力和辛苦,详实地掌握了城市地下的人防工程情况,为以后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十几年来,在人防专业队伍组建、训练中,他唱主角,挑重担;在防空报警器的布点、安装中,他亲自论证,主动协调,保证了任务的完成。在每年的“9.18”防空袭警报试鸣演练和人防宣传中,他亲自组织指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事事处处都留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2009年,亳州市在全市开展优秀科长评选活动,全市各单位推荐,有180多名科长参加评选,经过严格的民主测评、推荐、公示,李少光名列前茅,成为全市30名优秀科长之一,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李少光的一贯优秀表现,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在人防办没有处级干部编制职数的情况下,2012年,提拔他为副调研员。认为他是一位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干部。到人防办工作以来,他多次被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评为全省人民防空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上级的表彰。

镌刻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2014年6月22日,前往李少光家中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小区的楼下摆放着人们送来的许多花圈。在殡仪馆告别厅,市政府领导、市直一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企业的代表以及生前好友自发前来为他送行,许多知道他名字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也加入了送行行列,他家乡的280多名男女老少驱车150多公里也赶来了。不大的告别厅,挤满了人。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叹,在亳州市,一位普通的干部离世,有如此悲壮的场面,是不多见的。

李少光为人真诚,敦厚实在,乐于助人。找他办事的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的办事员,他都是一样的热情,从来不让别人等自己,而总是他在等候别人;不管是早是晚,还是休息时间,他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达集团亳州投资有限公司向市人防办发来唁电说:“自万达进入亳州以来,贵办在项目建设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得我们工作进展迅速。在听说李少光不幸的消息后, 我们公司上下都很悲痛和惋惜。李少光同志在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对待企业热情务实,深受我们尊敬和爱戴。在这不幸的日子,为表示对李少光同志的敬意以及其家人的慰问,特送去5000元慰问金,请转交其家人,表示亳州万达全体员工的一点心意。”李少光的爱人谢绝了慰问金,她说:“李少光做人清清白白,在世时从不沾这些,这钱我不能要。”

家在马庄的村民孙朝阳听说李少光走了,大哭起来。在他和所有拆迁户的心目中,李少光这位干部对群众感情深,对人总是笑脸相逢,没有一点官架子,是个好人。他们忘不了李少光在村里负责拆迁的日日夜夜,忘不了那个和睦可亲的忙碌身影。

2010年9月,亳州市南部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在即。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李少光被抽调去负责拆迁工作,先后担任开发区第一管理区的负责人和亳古路拆迁工作组组长。马庄地处城郊结合部,情况比较复杂,涉及13万平方米、321户,拆迁工作的难度大。李少光经过调查后,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和生活用品住进了村庄。他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实际情况,询问家庭困难和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由于大部份拆迁对象白天都外出务工,只有早晚在家,他坚持毎天5点钟起床,经常是深夜才休息。有一位赵姓的拆迁户,工作很难沟通,李少光不厌其烦,先后上门100多趟,有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最后,他用真诚感动了这位拆迁户。拆迁中,李少光处处替群众着想,让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先后两批拆迁500多户,他和同志们没有与拆迁对象红过一次脸,没有发生一次冲突和矛盾,没有一户强制拆迁,更没有出现一次上访和投诉。两次拆迁任务都要求在一年内完成,而李少光都在3个月内完成了。他创新的边评估边拆迁、先搬家后签协议的和谐拆迁工作方法,受到了群众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还批示推广他的经验做法,要求三县一区的有关领导到马庄现场学习,市党报和电视台对此还进行了报道。

一直配合李少光进行拆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盖万林记忆犹新。 9月份,天气还比较炎热,他们吃住环境差,蚊叮虫咬,基本上没有睡过安稳觉,还要忍受个别群众的牢骚怪话。而李少光总是客客气气,不抱怨,也不接受拆迁户的吃请,做事公开透明。连续3个月下来,他的身体一下子瘦了30多斤。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品质,忘我的献身精神让大家十分佩服。他说:“李少光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虽然过去十几年了,蒙城县板桥镇的群众至今没有忘记他,当地的许多群众有口皆碑。

1997年,从巢湖师范学院毕业的李少光,被分配到蒙城县板桥镇司法所工作。1998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党组织。他在宣传党的政策和法规,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调解民众之间的纠纷中就显露头角。虽然年轻,但在群众中有公信力,是群众公认的热心人。镇党委发现这位年轻人勤奋好学,工作讲究方法,是一个培养锻炼的好苗子。1999年,将他调整到镇人武部,任命为副部长。半年后,又提拔为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部长。

李少光的父亲李长明是一位退伍老兵,在村里当了20多年的支部书记。受其影响,他对国防事业情深意重。任武装部部长期间,过去处于全县中游的民兵训练、征兵等工作多次受到县人武部表彰。没有当过兵的他,让县人武部和镇主要领导刮目相看。市监察局韩副局长,时任板桥鎮的镇长,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时任扳桥鎮党委副书记的张吉明以及市招投标管理局纪检组组长袁伟,曾与李少光在一个班子工作,到市里工作后,有两个还与他一起在合租房同吃同住了一段时间。追忆李少光,几个人如数家珍。李少光勤奋好学,一有时间他就看书,不断地丰富自己。从事人防工作后,他靠刻苦学习,由外行变成了专业知识丰富的行家里手,2006年,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他对党的理论和法规政策学习比较深入,掌握的很透彻,工作能力强。任镇党委委员时,李少光负责驻村包点是扳桥鎮最贫困的乌集村。该村地处低洼地,汛期经常被淹,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年仅26岁的李少光带领大家兴修水利,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农牧和养殖业,发动民兵进行贫困扶助和维护社会治安,耐心做好计划生育工作。3年的时间里,他披星戴月,视群众的疾苦作为己任,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亲自下地为困难户干农活,自己掏腰包为贫困老人看病,村民的大事小事都找他,他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在他的努力下,乌集村由过去的落后村,变为了全镇的先进村。村民称赞他是“党派来的好干部”。

深情的缅怀,不尽的追思。李少光在平凡的岗位上超越自我,释放情怀,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人生,短暂的生命里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人防事业的热爱。用无声的誓言,默默的奉献,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分享到6.79K
编辑: 中国在线实习标签: 李少光 追忆
 
深圳海关5天查获近2000台iPhone 6 郑州西三环半年坍塌15次 市民期盼“路坚强”
逃离“伊斯兰国” 叙利亚难民在路上 俄罗斯美女奔驰座驾镶一百万颗水晶
王菲登上ELLE十月刊封面 女王气质尽显 倪妮化身美丽新娘 清纯妩媚交织变换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