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国在线  >  西南地区

看好这片林——追记贵州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

看好这片林——追记贵州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上)

出海雀寨门向左走,不远处山垭口有个新坟,背靠海雀山,俯瞰海雀寨,坟旁笔直的华山松棵棵粗壮,犹如卫士。

静静躺在林间的是贵州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他曾说:“要永远看护好海雀这片松林。”

文朝荣是海雀人心中永远的“守护神”。20多年来,他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心系孩子教育,把一个极贫村变成了美丽村寨。

绿了荒山白了头

“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矬”。地处乌蒙大山深处的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多米,山寒水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荒山秃岭;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族、彝族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

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海雀村的“苦况”。

村民王兴明回忆:“当时住的是杈杈房,和牛马睡在一起,吃的是野菜,还不够吃,大多数人家连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

时任村支书的文朝荣,对于村子的贫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文朝荣毅然决定组织村民植树造林。

为什么要造林?“当时海雀满山都是光秃秃的,晴天风一吹,沙尘四起,大白天伸手不见五指;一下雨,浊浪滔天,土层越冲越薄,庄稼收成越来越少。”64岁的村民王富华回忆,老支书给我们说,没有好生态就没有好生活。

说干就干,文朝荣迅速召开思想动员会,动员村民们种树。可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激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种树?荒坡能种出树来?种树能当饭吃?村民们想不通,文朝荣与另外两名村干部商量:“我们先把树苗找到,带头做给大家看。群众的思想工作继续做,只要村支部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老支书当时从距离海雀村100多公里的赫章县水塘乡林场找来苗木。白天,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树,晚上就挨家挨户搞动员。光是来我家就来了6次。”当时种树的铁杆反对者,如今的护林员王光德提起过去还有一些不好意思。

1987年冬天,文朝荣率领全村200余青壮劳力,一头扎进沙尘四起的荒山沟壑里。“冬天天寒地冻,大家天不亮就上山,披着羊毛毡,穿着草鞋,冷得直跳脚;饿了就啃几个冷洋芋,一天下来,手被冻得裂开了大口子,往外渗血,可第二天还得接着干,一干就是3个冬天。”文朝荣的大儿子文正全提起那段岁月,觉得苦不堪言。

“1987年到1989年连续三个春节,父亲和我们都是在山上度过的。连续种树3个冬天,全村30多个山坡,11600亩的荒山全种上了华山松、马尾松等树苗。”对于父亲,文正全充满敬佩。

绿了荒山白了头。20年精心守护,目前海雀村共有林地1.34万亩,户均65亩,森林覆盖率达70.4%,曾经尘土飞扬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海雀村更是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文朝荣为村民们留下的是一座“绿色银行”。

守着青山绿水不能饿肚子

海雀村山上的树林一天天茂密起来,而地里农作物产量却一直低下。怎样才能让村民们吃上饱饭?文朝荣又琢磨起来。

海雀村地处高寒地带,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农作物是荞麦和洋芋,种的包谷苗因为肥力欠缺,长得又矮又小,土地贫瘠加上传统的种植模式让村民种一坡收一箩。

“必须想办法增产增收。”1990年,文朝荣来到了农技站。在农技站的墙壁上,文朝荣看到了四个大字:“科技兴粮”。农技人员告诉他,要让海雀村长出大包谷,要靠屋子里一捆捆的地膜,靠科学种植技术。

“老文‘取经’回来后很高兴,说不仅要种好树,还要增加粮食,带领大家尽快走出饿饭的日子。”妻子李明芝回忆,文朝荣回到村里后,向村民们大讲科技兴粮的好处和知识,可村民们表示怀疑,认为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好。

为打消村民顾虑,文朝荣在自家地里率先实验,种上了地膜包谷。李明芝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壮观景象:秋收时节,自家的包谷地里站满了各寨子的老老少少,大家都来看“稀奇”。看着地里的包谷产量比之前增加了好几倍,大家的惊叹声一阵接着一阵。

实验成功后,第二年春耕时,海雀村民都自觉用上了地膜。当年,村里的粮食单产由不足百斤上升到174公斤。

当大家还沉浸在实现温饱的喜悦中时,文朝荣开始尝试帮村民寻找挣钱的门路。随着山上林茂草丰,文朝荣瞅准了发展养殖畜牧业,改变传统的养牛耕地、喂马骑耍、养猪积肥的观念,通过规范化养殖带动村民发展畜牧业,提高收入。

如今,海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加到了2013年底的5460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捐出全部存款盖校舍

“海雀贫困的根源就是教育太落后了,我们要富起来,必须先让娃娃读好书。”好好办个小学,让更多孩子读上初中乃至更高的学校,是文朝荣平生最大的心愿。

1985年,海雀村总共只有5个“读书人”,小学毕业的一个都没有。1988年秋天,文朝荣在一次村民大会上说:“村里的学校已经破得不成样,现在最紧要的,是为孩子们盖一所学校,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这一代一样……”

“有钱的捐钱,有料的捐料,给孩子们盖个好学校。”文朝荣带头捐了168元钱。二儿子文正友回忆:“那168元钱,是我家当时全部的财产,是父亲瞒着母亲把家里的牛卖掉得的钱。”

“牛没了,今后生活怎么办?”李明芝知道后,气得大哭起来,可文朝荣只说了一句:娃娃上好学,海雀才有希望。在文朝荣的带领下,大家把原来那个叫学校的杈杈房推了,建起海雀有史以来第一所土木结构的小学。

如今,在海雀村村委会的后面,有一栋被绿树环绕的三层校舍,这是海雀村最美的地方。2006年,台盟中央将海雀村作为帮扶联系点。文朝荣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台盟中央的支持,投资46万元为海雀村新建一栋8间教室的教学楼,并完善了操场等附属设施,配备了相关教学用具,海雀村终于有了一所完整的小学。

2009年,海雀村王光全、王光祥两位苗族学生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文朝荣高兴坏了,村民们吹起芦笙,跳起大迁徙舞,全村上下一片欢腾。

就在文朝荣离世的前几周,赫章县县委书记黄光江到他家里探望,文朝荣还一心惦记村里的教育,“希望县里多派几位好老师到学校,孩子耽误不得。”

斯人虽逝,青山尚在。微风吹过,松涛阵阵。文朝荣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故事,为海雀树起了一道丰碑,在精神的领地,旗帜高扬。 (原载于《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6版)

分享到6.79K
编辑: 宁波 标签: 海雀 文朝荣 赫章县 山寒水冷 片林
 
德国引爆二战美军空投炸弹 300人疏散场面震撼 2014世界杯开幕了
伊拉克局势或令国际市场再遭“石油劫” 世界杯开幕 能否拉巴西经济一把?
小龙女李若彤清艳无敌 盘点明星巅峰容颜 郑爽曝与张翰分手 郑爽家庭背景整容真相曝光
男人魅惑彩妆摄影 全智贤范冰冰奥莉小七 儿童节明星与嫩娃比萌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专题

      2014年5月20日至26日,中俄军演在上海开幕。

      详细>>

      2014年4月20日,中国迎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

      详细>>

      新闻排行

      丹麦驻华使馆举办2014丹麦开放日

      详细>>

      丹麦大使馆在京举办绿色骑行活动

      详细>>

      乌拉圭卡塔琳娜合唱团放歌中国

      详细>>